历尽劫难的青铜器国宝—— 虢季子白盘
2014-08-15 08:50:44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室的一个展柜前,时常围满众多的参观者,人们争先观赏的是一件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珍品——虢季子白盘。
据有关人士说,该盘是西周时期虢季子白领兵打仗时立了战功后而得到的赏赐。后埋于地下数千年之久。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川司一农民挖土时在地下发现了它,但并不知其珍贵,弄回家中当做饮马槽子使用。当地一个常州籍姓徐的县令发现了此盘,见盘上的纹饰精美,给了数串制钱,买下收为己有,在他离任返乡时将其带回常州。太平天国时期,有位护王得到了此盘,成了他的镇府之宝,清光绪年间此盘又落入兵部尚书刘铭传之手。
刘铭传是清末年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他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是一位有贡献的文物收藏家。1864年4月间,他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攻打常州城。进驻了护王府。一天夜晚,他听到不远处传来金属的撞击声,铿铿锵锵,时续时断,便循着响声走了过去,发现一匹马正在吃草,原来是马笼头的铁环与马槽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刘铭传提着灯笼细看马槽,见四面有精美的纹饰,再让马夫把马槽清洗干净,又发现了盘底部还有许多文字。他深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宝物,随即派亲信把马槽送到合肥老家即现今的刘老圩。他极为珍惜此盘,特为其建了一亭子,后来还著了一本《盘亭小录》,记载了盘的经历、形状和铭文等。
由于走漏了消息,被皇帝权贵得知,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派人来说,愿出重金购买此盘。刘铭传见状为防不测,指使人将盘埋藏起来。到了民国时期又有强人知其物,挖地寻宝未有结果。后又有日寇去勒索,刘家后人挖地数尺,把盘深埋后远走他乡。国民党省主席刘品仙也曾派人胁迫刘家后人,挖地找寻仍无结果。到了解放初期,刘氏子孙才把宝盘挖出,献给了国家。
虢季子白盘制作精良,造型奇伟,似一个大浴盆。器长1.32米、宽0.83米、高0.41米;重约230公斤。盘沿近长方形,四侧面各有两个兽头,口衔铜环。口沿下饰窍曲纹,下为粗犷质朴的波带纹,四足呈矩形。整个器型端庄厚重,气势雄伟。盘底有铭文110个字,文字记载了虢季子白奉周宣王之命,征伐、抵御敌人进犯中原的经过。铭文语言洗练,句式工整,富有韵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