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剑史话 探寻冷兵器的奥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2

 

      剑是一种单尖两刃的手持格斗兵器。西汉训古学专着《释名·释兵》解释:“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剑,首先是一种防范意外——如刺客或猛兽的个人自卫兵器,不一定适用于正面战场;但必须携带方便,取用快捷。青铜剑是人类首先接触到的金属剑。现以东周青铜剑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制——实心圆茎剑为例,将中国青铜剑各部位逐一介绍如下:剑的使用部分——有锋有刃的那一部分就是剑身,这部分狭长如兰叶,故亦取其形似,名“叶”;前端尖突名“锋”,两侧利刃又名“锷”,叶中凸棱名“脊”,脊与锷之间名“从”,脊与两从、两锷合称“腊”。剑的握持部分就是剑柄,剑柄的主要器段名“茎”,实心圆茎剑的“茎”呈实心圆柱体,茎上多有凸箍若干,以二箍者居多。茎部或衬上木片并缠以绳索,或直接缠以绳索,缠在茎部的绳索名“缑”。剑柄下方、与剑身相连接、比剑身稍微宽厚的物体名“格”,又名“镡”;剑柄上端的把头名“首”。圆茎剑上的“格”、“首”都是与全剑一次铸成的。

      

      青铜剑的护套名“鞘”,大多用皮革或髹漆木片制成,间或采用铜盖木底(或革底)的做法。平时可将整个剑身纳入鞘中。剑鞘按悬挂装置的不同可分成两大类型:其一,剑鞘两侧有两个对称或不对称的提耳,可藉以将剑鞘穿挂在腰带上、挎在腰间,西周时期的铜盖木底剑鞘主要属于这一类型。其二,剑鞘一面、偏近鞘口处有一桥形悬挂装置名“璏”,东周列国的髹漆木鞘主要属于这一类型。佩带方式是将腰带或专用的剑带穿过剑璏的侧孔,然后扎上腰带或剑带、将剑斜挎在腰间;或直接将剑鞘斜插在腰带内侧,用位于剑鞘外侧的剑璏卡住腰带、制止下滑。鞘末通常还有一个饰件——“摽”。

      

      中原地区最早的青铜剑见于山东沂水信家庄、河南安阳苗圃北地两处。信家庄出土的一件通长29.4厘米,窄格,茎部作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