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镇馆之宝“人面纹方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商代“皿天全”器盖将在深博展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湖南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点交”文物。

 

121件湖南省博物馆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即将亮相深圳博物馆新馆。昨日,这批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的精美青铜器首次向媒体曝光。据悉,这批青铜器当中的部分展品刚刚从美国纽约巡展回来,此次展览既是湖南省博物馆藏青铜器对外的最大规模展览,也是深圳博物馆2013年的“开门之展”。

据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介绍,此次展览精选商周时期各类青铜器珍品百余件,其中包括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人面纹方鼎,以及凤纹提梁卣、兽面纹方彝盖、象尊等重器,堪称湖南省博物馆藏商周青铜器之精华。“此次‘潇湘铜华’湖南省博物馆藏商周青铜器精品展既是深圳博物馆跨农历春节的文物大展,也是湖南省出土青铜器文物首次集中赴外省展出。希望观众在享受湖南商周青铜之美的同时,还能体会这些历史瑰宝所承载的礼乐文明和蕴涵的人文精神。”叶杨说。

多件文物“窖藏”出土

湖南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铜器是岳阳铜鼓山和石门皂市的商代遗址,距今约3500年。商代晚期,湖南地区进入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既有中原特点,又有本地特色的铜器。西周时期开始出现具有南方特色的铜器,同时也出现楚国铜器,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地区以楚国青铜文化为首,同时又有多种青铜文化并存的局面。

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青铜专家傅聚良介绍说:“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因处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历年来,湖南境内发现的商代铜器已有300余件,其中就有闻名遐迩的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2004年更是发现了江南第一座西周古城‘宁乡炭河里遗址’,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史书阙载的商周时期,湖南本地在与中原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

“和一般青铜器‘墓葬出土’不同,本次展出的展品多为‘窖藏’出土。”傅聚良说,湖南商周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商周青铜器数量较多,通过展品,不仅可以看到湖南地区青铜文化的发展脉络,也可以了解到其中的铜铙和动物造型的器物,丰富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内涵。

商代“皿天全”器盖现身

湖南省博物馆藏商周青铜器精品展将于1月31日开展,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展品交接、资料整理和布展阶段。记者在“点交”现场看到,即将展出的百余件青铜器精美异常,造型各异。深圳博物馆青铜专家蔡明说:“仔细看,有的造型奇特,有的精巧秀丽,有的凝重浑厚,有的气魄雄伟,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为研究早期潇湘地域的礼乐文明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在众多展品中,商代的长方形“人面纹青铜鼎”是难得一见的精品。这个肃穆的人面形象被认为是曾指挥宗教仪式的一位部落首领,周围环绕着云雷纹交错的图案。另一件珍贵的商代作品是精心制作的“象形尊”,在少有的存世作品中,还有两件收藏在华盛顿和巴黎的博物馆。商代的一件用于存酒的“铜戈卣”,发现时里面盛着玉器,整体器物以富丽的凤鸟纹为装饰。大型的兽面纹铜铙通常在山顶附近被发现,它们被认为是用于对山神等自然神祇崇拜祭祀时使用的器物。

蔡明介绍说,还有一件商代“皿天全”值得关注,“2001年春,纽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漂泊海外近80年的中国商代青铜器,创下了东方艺术品拍卖的最高价924万美元。这件青铜器就是‘皿天全’方罍器身。而此次展出的是‘皿天全’方罍器盖。”傅聚良说:皿天全’方罍的身世可谓坎坷,关于它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器身’几经辗转,流落海外,曾为美国煤油大王洛克菲勒所收藏。而‘皿天全’器盖于1952年由湖南省文管会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此后,‘皿天全’器盖一直是湖南省博物馆的藏品。”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