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展会最后一天收获的明代铜香炉(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代崇祯蚰耳紫铜香炉
 

藏友求鉴:1月4日上午,应外地的一朋友邀请前往大唐西市古玩集市给他参谋买件铜器,从一层到二层后又转到地下一层,在一家店里朋友相中了一枚唐代的葵花铜镜,尺寸挺大,要价也不低。我帮朋友砍到他心理价位后,朋友很痛快地收入囊中。在另外一家店遇到熟人孙国源,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看看他的收藏。朋友问有没有上好的香炉,孙国源犹豫了一下说,倒是有一件明代紫铜香炉,不过是他两年前才收的,价钱很高,再说他也没想着转让。我们都挺感兴趣的,于是,一同前往先睹为快。

持宝人:孙国源

收藏主项:杂项

藏品名称:明代崇祯蚰耳紫铜香炉

藏家感言:我玩收藏有近30年了,可以说从买假无数次上当受骗开始,到如今在行内也是小有名气的收藏家。收藏说白了玩的就是一种沉淀,拼的是知识的储备以及老到的经验和惊人的法眼。

鉴宝专家:龙建雄(文物鉴赏家)

专家点评:该炉通高6.8厘米,口径12.5厘米,长17.8厘米,为紫铜质,平唇、微侈,高束颈,垂鼓腹,圈足外撇。双蚰龙耳出颈曲折下收于腹部。蚰耳浑圆肥美,粗细适中富于变化。炉身光素无纹,包浆清润,炉皮色泽古朴自然。该炉整体造型洗练,圆浑端庄,其形厚重,转角圆润,分量沉重坠手,为蚰耳炉之大器者。炉底中央方框内有减地阳文篆书“崇祯己卯尧叟氏家藏”,字体规正,清晰有力。尧叟氏其人或为明代福建莆田柯茂竹,字尧叟,万历十一年进士,授海阳知县,著有《柯亭诗文初稿》《柯论》等。目前所传世的铜炉中,广为流行的年款炉即是“大明宣德”款,在清代也有乾隆、雍正等年号炉,但崇祯年款并不多见,偶有一二在市场上价格不菲。根据史料记载,玩炉之风最盛行的当属明代嘉靖至崇祯时期。此时的文人多参与到铜炉的设计与铸造中,将炉体的造型、线条的提炼推向极致。故有学者称,在明代晚期时才是真正的顶峰,而那时候的人们追慕先贤,将好的炉子或者创造年代冠以“宣德”之名。真实的情况却是当时集艺术美与工艺美于一身的私款铜炉为顶级之物,因此此件崇祯年款的蚰耳炉显得格外珍贵。不仅铸款标明了制作的时间,还将其制作人记录在内。就款识字体的书法而论,也是深得金石意味。该香炉整器质地精良,从圈足外露的金黄色铜质可见一斑。亮金色色泽纯正,耀眼夺目。更为难得的是,其皮色内融,暗淡中发出晦光,细腻均匀,有如高古铜器之黑漆古一般,与内部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应是当时特殊工艺所成,颇为罕见。此炉铜质、造型、皮壳、款识无一不佳、无一不精,实乃民间私款炉中之极品,极具观赏收藏价值。

藏品来历:藏家孙国源是甘肃兰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历史、考古有种骨子里的偏爱。闲暇之余他把大把的时间和金钱用在收藏各类古董上。用他的话来说,刚开始可是交了不少学费,好在命运眷顾他,近十多年来也收藏了不少上好的器物,以杂项居多,兼收一些陶瓷器、字画及文房用具。谈起眼前这件明代崇祯蚰耳紫铜香炉的收藏来历,孙国源说纯属他运气好。那还得从两年前大唐西市回流文物展结束前一天说起。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各个摊位的商家都在收摊打包自己的宝贝,他无意中看见从杭州来的一个摊位师傅正在把一个铜香炉往盒子装。他忙上前去问能不能让他上手看看?师傅说他们都收摊了,有机会再说。孙国源告诉师傅,只要东西好他立马就可以买。师傅犹豫了一下说,我们展了好几天,问的人很多,真正买的人几乎没有。孙国源说他这两天出差了,刚回西安马上就赶了过来。师傅见他很诚恳就答应让他看看。孙国源说经验告诉他这可是一件明代的紫铜香炉。店主见遇到行家了,便告诉他,这不但是明代的,而且有名人落款。只见炉底中央方框内有减地阳文篆书“崇祯己卯尧叟氏家藏”字样!他大喜!问咋卖?店主出价不低,他使出浑身解数砍价,终于以自己的心理价位收入囊中,后让有关专家看后都赞不绝口,说买得不算贵,将来升值空间还很大!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