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觞再现古代权贵奢华生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
 

遗宝之迷解密何家村42

齐东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唐时期考古、历史、文物、美术教学与研究。

羽觞又叫耳杯,特征是外形椭圆,两侧有半月形双耳,它大约出现于战国时期,流行在汉晋,材质有漆、铜、金、银、玉、陶等等。羽觞主要用途是酒器,当然也可以用做盛食器,是贵族宴饮中的必备之物。

了解这种器物的用途,会令人沉醉于古代饮酒生活之中。东晋王羲之著名的《兰亭集序》中描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流觞曲水”是古代的一种酒令游戏。汉代每到三月初,人们要到河流之中洗澡净身,以除去凶疾,后来发展成一种叫做“祓禊”的祭祀仪式,并确定为节日。魏晋以后逐渐演化成临水宴客和郊外踏春。这时贵族文人常常在祓禊仪式后,围坐在河边树下,在水流上方放置盛满美酒的羽觞,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觞饮酒。王羲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借流觞曲水将亲朋好友等42人所咏之诗结成了《兰亭集》,不仅为该集作序,还奋笔挥毫留下千古传颂的书法之作。

古代饮酒的方法与今不同,很讲究礼仪,三国曹植《七启》诗云:“盛以翠樽,酌以雕觞。”即用勺在樽中舀酒注入羽觞中,饮时要以双手执杯。把行酒叫“行觞”,“请行觞”的意思就是举觞劝酒,向人敬酒或自己饮酒也称之为“觞”,喝酒时助兴取乐的酒令称“觞政”。

何家村的羽觞用白银制作,通体饰精美异常的花纹,珍奇之处在于器物是双面分别錾刻,内外花纹无关,这是少见的装饰手法。另外,所饰的鸳鸯也很特殊。鸳鸯有配双结对生活之习性,作为纹样当然也成双出现,雌雄分明。但这件羽觞上的六只鸳鸯,仔细看去,外壁耳下的鸳鸯雌雄各据一边,两端的尽管是成对,却雌雄分开。这种奇异的表现给人留下回味和想象。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