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一村民家中有一柄清代“重兵器”,现重109斤——青龙偃月刀 谁人舞得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三国演义》中,关羽用的兵器“青龙偃月刀”重82斤。近日,记者在天柱县高酿镇亚大村发现了一柄比“关刀”还要重的大刀,现重109斤,保存于当地村民陶政玖家中。

大刀雄风犹在

经测量,大刀通长7尺5寸,其中刃体长2尺,刃体最宽处为8寸,刀柄长5尺5寸,刀柄周长6寸,刀背厚1寸,刃体两侧无回血槽,刀型酷似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刀刃与刀口衔接处雕铸着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大刀虽历经多年,锈迹斑斑,但雄风犹在。


据刀主陶政玖介绍,亚大村素有崇尚习武的风俗,民族武术文化浓厚,历史上出现过武秀才。“这把大刀是我祖上武秀才陶仁重留下来的。”

刀主武艺高强

陶政玖说,他小时候看到屋边放着一把大刀,便经常和寨子上的小伙伴去玩弄大刀上的刀环。到陶政玖15岁左右时,他的父亲给他讲述了大刀的来历。清朝年间,陶家祖上非常富有,寨子也非常繁华,因此常遭受土匪打劫,作为寨老的陶仁重为了保家护寨,便组建护寨队,大举习武,同时打造了许多大刀长矛。因为陶仁重本人力量极大,一般兵器他嫌轻了,便仿照三国关羽用的兵器打铸了一把“青龙偃月刀”。据传,新刀打出后,重量足有120斤。

此外,陶仁重还仿照隋唐秦叔宝用的兵器为自己打铸了双锏,每只重28斤。毎当操练完毕大刀和双锏后,他便将这些兵器插在大院内的石墩上,作为护寨刀。由于陶仁重武艺高强,加之又有重兵器护身,土匪是闻风丧胆,只好望“寨”兴叹。

陶仁重去世后,“青龙偃月刀”和双锏便传给了他的长子陶功成,至今已传了6代人,经历的时间是200多年。后来,天下太平,陶政玖的爷爷便将兵器抬进牛棚里,放了几十年,无人问津。到了陶政玖父亲这一代,兵器更是用不着了,他便将双锏取出,用于打铸锄头、柴刀等农具。

有人出价3万元

到1996年,陶家祖传的大刀开始被人关注,天柱县凤城镇润松村有人出价3000元想买走,遭到了陶政玖的拒绝。但几天后,大刀被盗走,陶政玖侦察清楚后,请本寨的几个年轻人出面,最后在润松将大刀找到。后来,广西一个武馆的师傅得到消息,专程赶来出价3万元欲购买此刀,价钱非常诱人。但陶政玖认为这是祖上的传家之宝,再穷也不能卖。

随着历史的变迁,目前亚大村习武之人越来越少,再也没有人能操舞这柄大刀了。陶政玖意识到它很有保护价值,将其锁在了保险柜里。

⊙相关链接

青龙偃月刀是偃月刀的其中一种。根据文献记载及出土文物中,偃月刀在宋朝开始出现,因重量关系,主要用于练习臂力,非战争中的武器。在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中,青龙偃月刀为关羽所使用的兵器,书中描述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约相等于现代的49.2公斤),又名冷艳锯。关羽用其斩杀了不少武将,所以后世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在关羽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杀潘璋为父报仇,夺回青龙偃月刀。因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被互相视为象徵。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