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兽首提梁象鼻腿铜灯赏析

那是在一个赤日炎炎的盛夏一天,应朋友之邀到洪都滕王阁古玩市场一家古董店里看几件青铜器,在店老板的热情接待下,摩挲品鉴了青铜器一阵子,感觉不怎么样,正想要离开店里时,忽然在门右侧橱窗一角见有一件古朴的多足铜灯,我顿时停下脚步,并提出麻烦老板打开柜门将此物拿出来看看,老板当然高兴。在对这件铜灯的造型、纹饰和锈斑、皮色等一一加以审视后,我认定这是一件古物,是唐、宋时代流行的一种兽首提梁铜灯。最后,我的朋友以不很高的价当即买下,总算不虚此行。

该铜灯口径12.5厘米,腿高5.5米,灯盘深3厘米,通高20厘米(图1)。口平沿,呈六瓣葵花形(图2)。浅腹,腹下近底部对应铸接六只外撇形象鼻腿,腿根部为象首,双目突出,长鼻沿细腿向下展延后卷起(图3)。六腿之间的外腹处还铆接有六组套链,每组套链由3个大小不等圆环构成。提梁上端提手为扁平弓形,表面光素无纹,惟两端为龙首,龙首下分置有两组套链与腹部上的相对应的两组套链对接,只惜现已断脱,收藏者将其用铜丝套接。外底中间部位竖排模印一行似五字铭文,曰:“周王口口口”(图4),后三字待考。这显然是铸造此铜灯的匠师名字,带有广告式商标字号的意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2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3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4
 

该铜造型奇特,设计精巧,锈色斑驳,古气盎然,尤其是弓形提梁把手,磨损严重,两端龙首眉目不清,但皮色光亮,包浆自然,当应是千年以上古物无疑。

返家后,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在我国的青铜礼器及日常生活用器上,喜用象的造型作为装饰题材,远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中、晚期就已出现,如整体造型犹如一尊大象的所谓的“象尊”,如在酒器铜觚的圈足上除饰以兽面纹外,还饰以浅浮雕的象纹。此后,历代各代各类的生活用器上,都会不时发现有“象”的艺术题材。唐、宋时期也不例外。

在唐代的一些铜香炉、银香炉以及铜灯上往往都能见到多足也都是向外撇的,如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窖藏中出土的象首金刚铜香炉(图5),由炉盖、炉体组成。盖顶呈球形,其下为两节球台。盖纽为象首人身金刚。金刚扬手,双手微举于胸前,跪于四层莲瓣的莲蕾之上。炉体方唇,直壁,平底。底有外撇五兽足,足膝部有龙首衔环朵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80.)将此铜灯与此件象首金刚铜香炉比较,其名称、功能、组合结构乃至装饰纹样都相去甚远,但有一点即象首金刚铜香炉的炉体带五兽足外撇的作风和此铜灯六只象鼻足外撇作风是相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前者为不知名的兽足,后者为象鼻腿。为此,我们认为,从此件铜灯的整体特征看,如口呈葵花形、腿呈象鼻形等,当应是唐代遗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5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