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奇葩精彩亮相——鄂尔多斯青铜器全国巡回展记
今天的鄂尔多斯,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代名词,她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魅力也正绚丽绽放。
在经济与文化相得益彰的今天,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谐多元的文化已成为鄂尔多斯重要的新优势。鄂尔多斯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鄂尔多斯青铜器”便是这座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的奇葩。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的建成,国际鄂尔多斯青铜研讨会的召开等,使“鄂尔多斯青铜器”这一称谓在国际文物收藏界声名鹊起。鄂尔多斯青铜器成为鄂尔多斯市一道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线。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紧抓转型发展的契机,在传承中创新,选择了一条“走出去”的发展模式,踏上了鄂尔多斯青铜器全国巡回展之路。
201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草原文明——鄂尔多斯青铜器展》在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馆如期开展,为泉州市民再现了2000多年前鄂尔多斯的草原文明。此次展览共展出鄂尔多斯青铜器100件(套),这些青铜器形制多样,种类齐全。广大泉州市民及游客驻足参观,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展览期间,别致精美、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青铜器给闽南地区的人民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很好的宣传了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还进一步提升了鄂尔多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火六月,《草原撷珍——鄂尔多斯青铜器特展》走进广州番禺博物馆,184件精美的展品向广州市民展示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与鄂尔多斯的风光图片和器物说明牌相搭配,不但向观众展示了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风光,也让广大观众深入了解了展览内容。
8月8日,《萌芽·成长·融合——东周时期北方青铜文化臻萃》在秦陵博物院开展。来自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等11家文博单位馆藏450余件精美文物展出,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的展品占一半以上。为配合这次展览,还召开了“秦与北方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鄂尔多斯青铜器受到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代表的一致好评。各国专家学者在博物馆流连忘返,不停地拍照,不断地询问,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鄂尔多斯青铜器巡回展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享誉海内外的鄂尔多斯青铜器的优美造型、独特艺术风格,以及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把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带进鄂尔多斯的“青铜时代”,让大家领略古代青铜文化的神韵。
“看着这些青铜器展品,我们好像是在翻阅历史,从这一件件娇小却充满生产生活气息的青铜器物上,我们看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面貌。”“这些青铜器造型生动,纹饰风格独特,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从这些青铜器物我们能感受到游牧民族无穷的智慧”……
这一切,都是古老神奇的草原牧人遗留下的文化积淀带给现代人的震撼。
链接:“鄂尔多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北方早期游牧民族的物质文化遗存,主要是指发现于鄂尔多斯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以动物纹为装饰的青铜或金银制品,从19世纪末开始,在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由于以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也最具典型性,因此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鄂尔多斯青铜器”是以狄-匈奴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畜牧-游牧民族的物质遗存,其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延续时间长、分布地域广。由于其与欧亚草原民族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目前有关鄂尔多斯青铜器的考古研究日益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鄂尔多斯青铜器多为实用器,按用途大体可分为兵器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及车马器四大类。外形小巧、以动物纹为装饰和包含黄金、白银的质地是鄂尔多斯青铜器最为突出的三大特点。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专门收藏、展示和研究鄂尔多斯青铜器的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展厅面积近3000平方米,展出文物1000余件,包括兵器和生活工具、装饰品、车马具、圆雕动物等,展出的一件件饱含生动、奔放、野性、彪悍个性的青铜器,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面貌,透过这些青铜器,参观者不仅对我国北方游牧文明会有全新的了解,同时对5000年中华文明的多元化融合会有全新的领悟。
鄂尔多斯青铜器全国巡回展不仅增进了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与国内其他省市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更是扩大了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对外文化交流、对外宣传、扩大鄂尔多斯地区知名度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鄂尔多斯青铜器全国巡回展,不仅对外展示了我们鄂尔多斯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和青铜文化,让观众对鄂尔多斯和鄂尔多斯文化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升了鄂尔多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更有力地促进了地区文化的交流和馆际交流。”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馆长王志浩告诉记者,“我们的巡回展才刚刚开始,以后我们会面向更多的地区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鄂尔多斯文化。相信借着这一东风,鄂尔多斯青铜文化作为草原之光将会更加熠熠生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