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的青铜器“彩”起来

中国青铜器从来都是单色的,然旅美佛山籍雕塑家吴信坤改变了这一历史。9月28日,吴信坤艺术作品展在佛山石景宜艺术馆展出,四十多件着色青铜器雕塑以10件陶塑让佛山艺术界为之振奋,令不少陶艺爱好者顿时眼前一亮。

今年61岁的吴信坤,早年毕业于广州美院。上世纪80年代“西风东渐”,很多艺术精英丢下中国写实传统转向行为、观念艺术之时,吴信坤却以“写实”闯进了现代艺术的大本营。美国没有喝令他放下“写实”,反而如获至宝地欢迎他带去的具像。这说明,艺术无论怎样发展,怎样“当代化”,确保门类、形态不会互相消解、否定的底线,止于形态的自律。“写实”即使不入主流也会是重要的补缺,尤其当人们一窝蜂地背弃“写实”的时候。吴信坤的成功,见证着某种本原艺术的生命。

雕塑在中国是古老的,然而单一的颜色并令现代人不满足,于是他潜心研究,深入西方审美价值评判的哲学与科学秘境,终于掌握了一套世界领先的青铜着色技术。他的雕塑创作,从构思、小稿、放大、金属化加工到最后成品着色,每个环节无不亲力亲为。他在现代艺术趋向寻求合作分工的惯例中,珍藏着自我创作的初衷、己见和风格,把句号划在了臻至完美的最后一刻。他的《中国古典美人》组雕、《春天的故事》,《水浒李逵》很沉浸很文化地表现了一种书香的美,他将一个个耳闻于传说的古代人物,不满足于仅作绘画形象,而活色生香地变成了雕塑形象。

传统如此被他激活,没有陈旧的锈迹,倒多些优雅。吴信坤还偏爱表现体育人物,显示出他的崇尚阳光、健康与活力。他塑造的人物一般充满亲和感,间或还有幽默感,雕塑的崇高与庄严被一尊尊可亲的邻家人物形象所消解。他在雕塑着色方面拥有的技术能力,更使作品与众不同地展示着什么叫做“精致”。有时候,你甚至能看到两件同一造型的雕塑,出现各呈韵致的品相。更让人敬佩的是,青铜着色技术被吴信坤无偿地引进中国,使中国雕塑整体状况极大地接近了国际化领先水平。 几个月来,吴信坤尝试在石湾用当地陶泥创作陶塑作品。十多件作品,皆为《老子骑牛》等传统题材,猛地一看,像是石湾陶塑,而细细品来,作品里更融入了更多的文人气质。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4日,有兴趣的艺术爱好者可前往观看。

责任编辑:陈万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