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蟠虺纹青铜豆鉴赏

青铜豆是古代盛肉酱、调味品或黍稷之类的盛食器。它在青铜礼器中的重要性可在“礼”字中体现。“礼”字构造是由表示祭祀的“礻”旁再加一个“豊”即丰字构成。豆中放置禾苗或美玉构成的“丰”字体现了祭器青铜豆在祈求丰收祭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大唐西市博物馆所藏的这件蟠虺(pán huǐ)纹豆是青铜豆中少见的精品,通高22.2厘米,口径17.9厘米。此豆盖中央置圆形捉手,捉手中空,周围饰蟠虺纹。子母口,圆鼓腹,卧兽作耳,兽尾作垂珥,构思巧妙。该豆尤其注重耳部装饰,耳上饰卷云纹、鳞纹,浮雕感甚强。盖面饰蟠虺纹,以弦纹带间隔,上腹部也饰蟠虺纹,以綯索纹相间隔,下腹饰垂叶纹。短细柄,两侧侈张成盘形圈足,上以圆点纹铺地,饰长体蛇纹。此豆主体饰蟠虺纹,纹饰细致繁密,清新脱俗,工艺上同样采用印模压制技术,明显属于春秋时期豆的风格。

古代青铜器是铜、锡、铅以一定的比例冶铸成的。据学者研究,“商代青铜器的成分大多数是铜锡合金,其中铜占到70%以上,西周青铜器含铅量较高,同时锡的成分有所增加。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青铜成分中,铜锡比例一般为79∶21。铜镜的合金成分中锡量大增,因此,青铜镜质脆而呈灰白色光泽”。该件豆这样的亮度应是铜、锡、铅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锡的成分明显加大导致的。锡既贵重,又较缺乏,由此可见,使用这件豆的主人等级、地位较高,该件豆不但造型规整精美,而且纹饰生动细腻,使用等级较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准器,极具鉴赏价值。

(作者系大唐西市博物馆馆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