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画》出版史话

这本“西行漫画”画册,长19.5厘米,宽13.6厘米,厚0.2厘米,纸质、铅印。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藏。该书由25幅漫画组成,为黄镇在长征途中所作,1938年10月由上海风雨书屋出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行漫画》:大渡河南的彝族红军

 

  这本“西行漫画”画册,长19.5厘米,宽13.6厘米,厚0.2厘米,纸质、铅印。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藏。该书由25幅漫画组成,为黄镇在长征途中所作,1938年10月由上海风雨书屋出版。

 

  黄镇(1909—1989),祖籍枞阳县(原属桐城东乡),1931年12月参加江西宁都起义,后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等职。他的《西行漫画》形象地记录了红军的长征足迹,表现了红军艰苦转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反映了川贵地区兄弟民族困苦生活的场景,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部亲历者以绘画形式反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史貌的作品集,成为红军长征的重要历史见证。

 

  长征时,黄镇担任过红军五军团文化娱乐科长、中央军委直属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长征艰苦的行程中,许多难忘场面、动人事迹、英雄壮举,触动了作者的感情。他拿起笔,一路走,一路画,画了大概四五百张。这些珍贵作品,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丢失了。但其中的25张却被人拍成了照片。后来八路军将领萧华将这些照片托人捎到上海。原作怎么丢的,萧华是怎么得到照片的?当事人没有留下回忆的记录。随着时间推移,黄镇漫画的来龙去脉更成了一个历史的谜团。

 

  1938年,在上海从事救亡文艺活动的党员作家阿英(钱杏邨),见到萧华捎来的黄镇长征途中所作漫画的照片后非常激动。为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他立即同李一和陈宜郁等商量,决定尽快把这些漫画编印出来公开出版。因画稿是萧华托人送来,作者署名为萧华。阿英说,画册所以叫《西行漫画》,是因美国记者斯诺访问延安的专著《西行漫记》中译本发行不久,书里有叙长征的专章,而环境又不宜于直接用二万五千里长征一类的字样,采用这样书名,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它的内容。这本画集当时印了两千册。不久,出版《西行漫画》的风雨书屋被查抄,人员遭到逮捕,画册从此没有机会再印。

 

  1958年12月,一位读者在北京图书馆发现了这本署名为萧华的《西行漫画》初版本。认为这是一本极其珍贵的红军时期的作品,很有重新出版的价值。当月,这位读者向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了推荐,人民美术出版社马上同意再版。美术出版社的编辑请萧华为重印本写序。萧华这才见到初版《西行漫画》,告诉美术出版社的编辑自己不是作者,但也不知作者是谁,是他当时托人把画稿照片辗转带到上海去的。于是,这位编辑走访了《西行漫画》出版人阿英。阿英也不知道谁是作者。因为不能确定作者,1958年版《西行漫画》没有署名。

 

  1962年4月,人民美术出版社打算再版《西行漫画》(第三版)。出版前,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找到外交部副部长黄镇。询问《西行漫画》的作者是谁。他们想,黄镇是搞美术的,又参加过长征,说不定能知道一点信息。黄镇翻开《西行漫画》的第一页就感慨地说:“啊!这就是我在长征途中的画……”就这样,在《西行漫画》出版二十四年以后,人们才知道它的作者是黄镇。黄镇同志的长征画集自1938年问世起,历时已经70多年,经过3次大的增补,再版8次。1962年人美版首度署名“黄镇”并配发“作者小传”,书名也由作者本人改定为《长征画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