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磁版稀世珍本《蒿庵闲话》
这部书说其寻常,因为只是清代的刻本,年代较近。多种书目注录为《蒿庵闲话》二卷,张尔岐著,二册,清康熙(1662——1722)徐氏真合斋磁版印本,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四库全书》入子部杂家杂说类。
在山东省图书馆,珍藏着一部特殊的书——《蒿庵闲话》。打开这部书的函套,里面只有几张照片,一册书都没有,这到底是一部什么书?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蒿庵闲话》的作者是清人张尔岐。这是一部看似寻常而又颇不寻常的书。”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西宁为记者娓娓道来——
—原本寻常:只是清代刻本
这部书说其寻常,因为只是清代的刻本,年代较近。多种书目注录为《蒿庵闲话》二卷,张尔岐著,二册,清康熙(1662——1722)徐氏真合斋磁版印本,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四库全书》入子部杂家杂说类。
作者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今山东泰安店子乡人,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子百家,晚年精研“三礼”。张尔岐于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十分敬佩其见解精辟,次日一大早便登门造访,谈论欢洽,成为要好的朋友。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曾说:“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蒿庵闲话》是张尔岐入清“废举子业”以后二十年间的作品。书稿成于康熙九年,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虽然有些考据和观点被顾炎武所称道,但毕竟只是一部学术笔记,影响不是很大。
非同寻常:泰山磁版稀世珍本
“但《蒿庵闲话》也并不寻常,因为它是磁版印本,在我国古代印刷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而且这种在印刷工艺中成功移植陶瓷工艺的绝佳创新,也是研究古代印刷技术的嬗变与其他工艺技术相关关系的难得范例,引起了我国出版史界的高度重视。据现有资料证实,磁版印书只有二种共三册,即《蒿庵闲话》和《周易说略》。”李西宁说。
《蒿庵闲话》为海内孤本,由王献唐先生题跋。在《蒿庵闲话》上册卷一末页印有“真合斋磁版”五字一行。出于泰安徐志定之手,刊印地点在“七十二峰真合斋”。康熙戊戌冬天,徐氏偶然发现用磁版亦可印书,于是用胶泥按一定的方法烧制成磁版,次年印刷了《周易说略》。
据王献唐跋语可知,《蒿庵闲话》传世原就稀少,当时,历城周永年家就藏有此书,李文藻曾经借来抄刻,《四库全书》所收的《蒿庵闲话》的底本就题作桂林府同知李文藻刊本。此书上册曾经王献唐先生家收藏,后战乱失落于泰安民间,解放后被济南市古旧书店收购。时任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的路大荒先生闻讯后即认购入藏山东省图书馆。后来,路大荒在淄博访书时,在一个小书摊上又偶然购得《蒿庵闲话》之下册,此书二册复归完璧。因为其独特的价值,省图书馆把它陈列在善本库中,并定为馆藏第一号。不久,全国善本普查开始,《蒿庵闲话》被北京图书馆调去,现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馆藏第一号的函套里,现只存有几张照片,一册书都没有了。
“徐志定的‘泰山磁版’印刷虽行世未久,但独树一帜,印书绝少,流传罕见,受到出版印刷界和版本学界的青睐和重视,视为稀世珍本,吉光片羽。该书大大地丰富了中国书籍出版史,也是我们齐鲁文化的骄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