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古书重见天日解开诸多历史谜题

公元555年春天的江陵城中,南朝梁元帝萧绎和他的部下遭到西魏军队合围,梁军主将战死,兵败如山倒,即位仅三年的帝王猛然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将要随着王朝的覆灭走到尽头。他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下令将所藏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全部焚毁,并留下“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的感慨,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江陵焚书”事件,也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又一次浩劫。

  公元555年春天的江陵城中,南朝梁元帝萧绎和他的部下遭到西魏军队合围,梁军主将战死,兵败如山倒,即位仅三年的帝王猛然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将要随着王朝的覆灭走到尽头。他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下令将所藏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全部焚毁,并留下“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的感慨,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江陵焚书”事件,也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又一次浩劫。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印刷术,图书都是抄写而来,梁元帝所存图书很多都是孤本和善本,他这一把火几乎将当时中国南方有价值的图书烧了个精光,给我国的历史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江陵焚书”让人心痛,但如果你觉得这位帝王对书毫不爱惜那就错了。真实的梁元帝是个爱书之人,自幼因病盲了一只眼睛的他聪慧过人,嗜书如命,5岁即可背诵半部《曲礼》,成年后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一生著作400余卷。就是这样一位作家、藏书家,却做出自焚其藏的骇人之举,其原因一是愤懑自己一生读书不辍,却落得国破家亡的命运,二是把藏书当做私有财产,想让心爱的书籍为自己陪葬。

  事实上,在古代以书殉葬的事例并不在少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人的丧葬观念便是把逝者生前享用的一切都送到坟墓中,如果一个人生前是个爱书人,那么在他死后,书便会成为他的陪葬品。纵观历史,作为逝者的陪葬品,有的书籍在某个偶然的时机重见天日,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些重新被世人发现的随葬书籍中,最著名的当数古书《竹书纪年》。它的面世源于一次盗墓行为,西晋武帝年间,一个汲郡人在当地盗掘了一座战国时魏国的墓冢,可墓中并没有他所期望的金银财宝,呈现在眼前的是成捆的竹简。盗墓贼将这些竹简丢弃后,西晋的学者对它们进行了整理,居然发现这些竹简是一部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因其破竹为简,编写成史书体例,因此这份史料被称为《竹书纪年》,而其珍贵价值在于,其中叙述夏、商、西周、春秋时晋国以及战国时魏国的史事,可验证《史记》所载战国史事的准确性。

  不仅古时,在近年诸多的考古发现中,也有同样惊世的殉葬书籍出土,上世纪70年代,举世瞩目的西汉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帛书《老子·德道经》,不同于流传已久的《道德经》“道篇”在前、“德篇”在后,帛书《老子·德道经》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同样是在上世纪70年代,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等大批殉葬竹简和竹简残片,轰动国内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同时被发现,不仅使失传了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重见于世,更重要的是历史学家通过对其研究认定,孙武和孙膑在历史上均确有其人,分别生活在春秋和战国时代,而孙膑乃孙武的后世子孙,二人各有兵法相传。总的来说,如果没有这些为主人殉葬的书籍,恐怕这个世间谁也无法澄清千余年来关于孙武与孙膑其人、其书中的诸多历史谜题。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