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古籍的那些往事

  临海作为千年古城,走过临海,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巍巍的古城,而紧邻东湖两岸分藏在临海图书馆古籍部和博物馆文献部的八万卷古籍中的古籍善本,稿本、抄本等地方文献,临海的文化韵味渗透在这细微之处。

  临海是古台州一府六县之一。千年古城向有古意,那深藏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古籍又是历史的另一种诠释。藏书、著书、护书,延续了岁时背后中华文化的古老遗存。我们看到了明清时期台州士大夫及藏书家人间悲欢苦楚,文人自娱的地方颇多,不过那字里行间印存了古人精神的基因,让我们懂得了传统与今天的诸多关联。而临海又是一个透着历史脉迹的地方,历史虽已远去,在临海却仍能看到台州乡贤们用尽一生精力保全收藏的古籍掠影和仅存硕果。

  临海作为千年古城,走过临海,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巍巍的古城,而紧邻东湖两岸分藏在临海图书馆古籍部和博物馆文献部的八万卷古籍中的古籍善本,稿本、抄本等地方文献,临海的文化韵味渗透在这细微之处。

  临海收藏的古籍大都归功于台州文物开拓者项士元(1887—1959),他是台州历史上私家藏书集大成者,最可贵他为临海保存700多种台州历代乡贤著述和地方文献,明刊20种,明抄1种,稿本51种,精写本10种。他将自己毕生菟集的古籍藏书,从1918年至1953年间将寒石草堂旧藏所聚总不下三万余卷及连同橱架经三次全部捐献给临海图书馆及临海文管会。今天两馆收藏的古籍如果没有项士元的集藏和努力抢救收集就没有今天临海古籍的宏富之藏。临海古籍大部分是项士元先生的寒石草堂的旧藏,其中项士元在杭州也收藏了不少图书,购得吴氏畸园,汪氏振绮堂等旧藏有100种,他日积月累之册就更不用说了。后加上“土改”时期,为了使大量流散的古籍不遭损失,往返台州各地征集,奔走乡间,走街串户,托亲找友,访求遗帙,主动上门劝说征集入藏。经项士元先生在各地纸浆厂抢救回来的临海乡贤抄本,稿本等旧藏古籍还不少。特别是1951年3月至4月去黄岩县前清的光绪进士朱劼成等友人介绍征集的,王棻知非求是楼、王舟瑶后凋草堂、杨晨崇雅堂、王咏霓道西斋、喻长霖、王彦威、王葆桢、王维翰等名人家的旧藏和临海椒江书院、黄岩九峰书院的珍臧。7月又赴天台县征集的褚传诰等私家旧藏。至今这些馆藏古籍中还有本地临海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叶书荫玉阁,黄瑞秋簌阁,曹恺仁本堂,屈映光精一堂,戴子薌慎余书屋、李鏐钟秀盦、曾士瀛某石轩等临海私家藏书,民国王文庆、王萼、周萍洄、胡步川、章襄、王任化等一些名人的遗存……当我们看到这些遗书,可不能忘却这位“功存文物千秋业,望重台山百代师”的先哲,他为台州这些私家藏书找到一个更好的归宿。

  走进图书馆古籍库,分藏的立柜,排排陈列,一部部和一册册的古籍静静端放在柜内,打开柜门,前贤们的红红朱迹钤印,批校题跋,封题墨迹,跃然于我眼前,依然鲜活闪熠,不禁让人在观瞻之余感叹历史,仿佛倘佯于久远的时空天地间,在悠悠时空长河里畅游游弋,与古人对话。这些前朝的进士、举人,贡生及文人庠生书写的题句,箴言,押印是供读者忘情享用的文化盛宴,视觉冲击。这些泛黄古籍,墨迹历史久远,但还发出淡淡的墨香,正草隶篆行诸体的手书,胤脉了然。亲近这些古籍善本,抹去岁岁日月的尘封,看到了一册册,一页页,抹之不去的人文意味,又不能忘却的书卷。而这些承载着几代人的递传古籍,面对这些古籍,我们这些后人面对这些先贤,几不再孤独。看到这些馆藏仅存的古籍,想到自古著书难,刻书更难,藏书难上加难的景况。在古籍间写满后人的真情,在喧嚷里抖落了时光里的尘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本色,同时开启了守护精神家园之途。

  古书有情,生生不息。临海有许多乡贤的著述没有刊印梓行,仅留传抄本、稿册,流传不广,随着时间的流逝,散失殆尽,世间沧桑历史上私家藏书人亡人得,聚散无常,多少人匆匆走过,无一留痕。当这些仅存的古籍,如今已定渐稳,得到国家社会很好的保护,但时光无声,只有那些淡淡的暗香,在时光中如幽兰芳香弥久,还留在晚风里。今天,这些遗书已经成为台州众多乡贤著述保存中的部分遗书。而今我们看到这些人们刊书,印书、著书、藏书、读书,也想到了那个时代,那些耕耘古籍间的人们。

  由于今年两馆的古籍普查之际,有幸束之高阁和紧锁库房的台州先贤古籍图书都得到很好的清理和登记身份,并邀我辨识古籍上钤印释文工作,让我目睹这些台州乡贤旧藏古籍,这样使我更亲密接触到这些不易亲见的古籍,在近距离观赏这整整一匣匣或短简残篇的残本,看到前贤,藏书家的笔迹墨宝,藏书印,还感受到古人的一手余温,见物思贤,让人思绪万千。这些古籍上钤上鲜红的朱印,透出藏书家,爱书情怀。也让我更懂得了古籍的抄本、石印本、雕版、木活印本等古籍的种类和版式。也让我看到当年盖在书扉和封面上的钤印,也联想到他们这些名人的名字,颗颗闪耀的星辰,星星点点,使那些已逝前贤的模糊的身影慢慢浮现更加清晰。通过这些书中题跋和书迹钤记,可以窥视到这些之所寄存或珍藏的藏书家们饱含深情的精神内涵和一生倾注爱书的思想品格。

  再让我们看到今天盛世古籍列入专项保护的同时,回顾过去,重温那年代的历史,使我们的心中对那些乡贤前人们充满敬畏,也希望这些护书、爱书的人们值得我们共同记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