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人家中藏古书百本
2014-03-20 14:35:07 来源:东北网 已浏览次
在东风新村7区,有一户人家可以说是美名远扬。一大家子人,不仅知书达理、仁义厚德,“书香之家”的称号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像这样的古书,老人家里藏了不少。

像这样的古书,老人家里藏了不少。
在东风新村7区,有一户人家可以说是美名远扬。一大家子人,不仅知书达理、仁义厚德,“书香之家”的称号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百年古书传家风
2月28日下午,记者登门拜访了这户人家。
“我今年88岁了,看着不太像吧?”一位身穿布衣的耄耋老人,面带微笑地招呼记者,将记者请进书房。
老人的书房收拾得很整洁,近千册藏书,以诗词、文史类居多。
“看,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老人从书柜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摞古书。
这是一套《诗经》,因年代太过久远,书页泛黄得厉害,尽显历史的沧桑。
据老人讲,这书是他太爷爷传下来的,少说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爱学习就是我们家祖祖辈辈的家风。”老人神清气爽地说。
老人叫王新纲,7岁开始读私塾,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目前,已经出版词文集17本。
老人的6个子女也都是知识分子,最令他自豪的是,他的6个孙子、孙女中,出了3个研究生、1个博士生,有2个是党员。
王家曾获得大庆市十大“书香之家”的殊荣。
雷打不动晚读书
老人说,自打记事起,父亲就教他念《百家姓》、《三字经》,还常叮嘱他说:“孩子,用心读书可以学做人、有智慧。”
儿时,同王新纲一起上私塾的有好几个孩子,经常因为没背下文章,被私塾的老先生拿着竹尺打手掌,唯一没挨过打的就是王新纲。别人都认为这小孩脑瓜聪明,可老人却告诉记者,他比别人用功,是因为耳濡目染的结果。
在老人的印象中,父亲无论多忙,每天晚上都会抽出一点时间在书房读书,雷打不动。
“所谓身教胜言教,就是这个道理。”老人说。
仁德懂礼幸福来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老人眼中,父亲不仅有学问,更是一位仁德之人。当时,王家家境非常好,有360垧土地,家里帮工也很多。有一个乡亲登门,想给王家做长工,管家见其腿有残疾,就想打发他走,这时,父亲正巧外出回来,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老乡哭着说,父亲是大好人。
管家不解,认为雇人就得雇能干重活的,可父亲却不在意,说这位老乡家中有7旬老母需要吃饭,自己不收留,岂能眼睁睁看着两人饿死?父亲的做法,深深影响着年幼的王新纲。
“因为懂得宽以待人,我和老伴还有子女们都过得幸福。”王新纲说。
2004年的时候,几个儿女担心父母年岁大了,身边没人照顾,特意联系了房源,大姑娘、二儿子和两位老人做了邻居。老人的二儿媳今年也已经60岁了,曾经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任务,平时还给两位老人洗脚修脚,这让老两口十分感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