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纸质古籍文献修复取得新成果

日前,由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的“巧手慧心——纸质文献修复成果展”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展出了近百册(件)经修复的珍贵古籍文献,其中清乾隆刻本《函海》、唯一存世的宋刻古本《横浦先生文集》、清光绪官刻本法王寺《龙藏经》等珍贵古籍是修复后首次向社会公开展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修复后的宋刻古本《横浦先生文集》。资料照片

 

      日前,由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的“巧手慧心——纸质文献修复成果展”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展出了近百册(件)经修复的珍贵古籍文献,其中清乾隆刻本《函海》、唯一存世的宋刻古本《横浦先生文集》、清光绪官刻本法王寺《龙藏经》等珍贵古籍是修复后首次向社会公开展示。

 

      此次展出的《龙藏经》系清同治年间四川合江县法王寺请旨印刷,现尚存4000多册,每册卷首均有“同治拾年”万岁牌印;《横浦先生文集》是南宋贤臣张九成的文集,为宋代孤本;而清乾隆刻本《函海》为清代川籍文人李调元所编,是一部以收录两晋至唐宋元明的罕见典籍为主的私刻丛书,国内馆藏稀少。

 

      法王寺《龙藏经》修复技师潘艳说,因为《龙藏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霉烂、水渍、酸化等,所以修复以排酸、杀菌、除尘为重点,通过多种工序,历时一年才得以修复完成。而对《横浦先生文集》,除排酸之外,还需以“金镶玉”的方法,把原书纸张揭下,粘贴在新纸上,再用缎面裹边和包裹封皮。

 

      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主任彭德泉介绍说,古籍修复耗时耗力,成本很高,目前四川公藏古籍文献大约在200万册以上,而专业从事古籍修复的不足百人,古籍修复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bd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