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书画 元·赵孟頫楷书《杭州福神观记》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杭州福神观记》卷,元,赵孟頫书,纸本,楷书,纵34.2cm,横797.8cm。

《杭州福神观记》是一篇碑记,由著名文学家邓文原撰文,记述道教领袖张惟一委派崔汝晋重建位于西湖断桥之侧的福神观之始末。赵孟頫书此碑记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时已67岁,属其极晚年作品,已臻“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作品以乌丝界栏。字体主要取法唐代李邕,参以己意,雄健开张,用笔圆劲浑厚。全文七百余字一气呵成,功力非凡。当年应曾上石,今碑已佚,唯此墨迹存世。

卷后有清吴荣光、周寿昌、杨岘题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赵孟頫十二岁丧父,母亲勉励他刻苦学习,二十五岁时名贯乡里,并与钱选等人被称为“吴兴八俊”。宋亡后,归里闲居。元世祖下诏搜访“遗贤”,经友人举荐,入宫后任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他精书法绘画,而且成就卓越。

赵孟頫一生主张学书要谨守法度,竭力提倡取法晋唐,反对近体(即南宋书风)。为此,他转益多师,兼擅篆、隶、楷、行、草诸体。他行草师法二王,兼习唐诸家之长,尤其是对二王的书法作了系统的研究,用力最勤,得益最深。他曾临写王羲之《兰亭序》不下数百遍, “无一不咄咄逼真”。赵氏的书法以行、楷最工,成就也十分突出,不仅左右了元一代书风,而且对明清两代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赵孟頫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存世墨迹多为行楷。主要有《大洞玉经》、 《洛神赋》、 《明巴帝师碑》、 《杭州福神观记》等数十种。

《杭州福神观记》是赵孟烦在延佑七年(1320年)六十七岁所书,可谓人书俱老,此帖与《胆巴碑》是他行楷书中代表作品。

责任编辑:LXC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