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文古籍《尖达塔度》:记录高僧舍利子存放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尖达塔度》的B面,页面已有陈旧的水渍。 (图片由黔江区图书馆提供)

文化部前不久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单,黔江区图书馆馆藏傣文古籍《尖达塔度》名列其中。8月22日,记者在黔江区图书馆看到了这册珍贵的佛教经典。

傣文古籍为佛教经典

这本《尖达塔度》呈贝叶形折叠状,全册正反共42页,全册长177厘米,宽约55厘米,纸质古朴陈旧,字迹色泽暗淡,一些经页的边角处已有水渍印。经专家鉴定,这册古籍为木棉纸傣文抄本,是清代抄本。

据黔江区图书馆馆长陈彤介绍,这册古籍是西双版纳傣文南传佛教经典,经名为“四大”。上面记载了在一个叫做勐尖达的地方,建造一座佛塔的故事。因为佛塔建在勐尖达,所以古籍取名为《尖达塔度》。“尖达”意为地名,“塔度”,即佛塔之意。

三赴云南购得古籍

陈彤告诉记者,这册古籍是2010年6月,图书馆从黔江区一位收藏爱好者徐万斌处购得的。

昨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上了徐万斌。

徐万斌称,2003年他从一位朋友处得知,在云南省某地有一本长约两米的古书,由一位80多岁的二战老兵收藏。

徐万斌当即飞往云南探视。“当时,我根本不认识上面的字,但我发现该书为西藏独有的木棉纸,木棉纸的制造技术早已失传,因此就断定此书非比寻常。”

为了购得这册古书,徐万斌先后三次飞赴云南,二战老兵被他的诚心所动,终于将这册古籍卖给了他。“2010年,我把这册古籍低价卖给了黔江区图书馆,主要是我个人没有能力和条件保存这样珍贵的古籍,把它交给国家,便是最好的保存。”

古籍记录舍利子存放地点

徐万斌将这册古籍带回黔江后,他到处请教行家,可谁也不认识古籍上弯弯扭扭的字是什么意思。

最终,他在西双版纳语言研究所找到答案。该所所长岩香告诉他,这册名为《尖达塔度》的佛教记事手抄本,记录了佛教高僧圆寂后,留下的舍利子的存放地点。“舍利子到底存放在哪里,他就没告诉我。”

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袁佳红介绍,这部古籍为稀有的少数民族文献,经查找存世仅此一套,目前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公示名单。据了解,公示期为3个月,如无异议,《尖达塔度》将被列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链接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护珍贵古籍。目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已公布三批,重庆有213种。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