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劣本古籍传播开来(图)

周喜悦 绘-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周喜悦 绘

一批原本日日与古书为伴、恍若生活在唐宋的古籍整理人士,倏忽之间又被拽回到了现代。“本来,我们有笔有纸有古书,生活也就够了,可日渐猖獗的数字盗版,已经控制我们的根了!谁都可以扫描我们的东西,我们就甭想生存下去了!”谈及惨遭盗版侵袭的古籍整理行业,中华书局(微博)副总编辑顾青揪心地说。(《北京日报》8月13日)

顾青所揪心的是版权问题,这是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加以纠正和挽回的。但是,数字盗版给文化传承带来的灾难更为严重。

今天,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得惊人,把一些电子书网站的内容下载下来之后,如果宽带的带宽够充足,把“二十四史”通过一些网站的“大众分享”功能传播出去也用不了几秒钟。在如此快速的传播环境下,“劣本”古籍扫描本会像传染病一样传播。本来,喜欢古籍的人并不是太多,这之中又有相当比例的人缺乏辨识“善”“劣”的能力。在免费阅读的大潮下,那些硬伤累累的“劣本”古籍扫描本在伤害着版权的同时还侵蚀着那些初级古籍爱好者的热情,更让古籍整理的前辈们的努力一点点坍塌。本来,今天的“善本”也不能算是百分之百完美,可又被盗版者胡乱扫描,弄得乱七八糟,一夕之间仿佛又回到了古籍整理的“原始时代”,真的是让古籍整理陷入了倒退的境地!

面对古籍整理的数字化之殇,面对不健康的阅读传播模式,我们除了寄希望于法律部门对盗版者的惩戒之外,还需要严格管理图书网站,还需要正确引导网民的网络阅读意识。否则,我们会失去更多,而不仅仅是古籍!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