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璜联珠组玉佩 彰显母仪天下的尊荣

2800多年前,虢国国君虢季的夫人梁姬过世,被隆重下葬,墓位于虢季大墓西南9米处,墓西北面9米处,是她的纎葬车马坑。
她的长眠之处,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南北长5.3米,东西宽3.74米,墓底长5.3米,宽3.92米,深10.93米,墓室四壁平直,表面涂了一层淡绿色涂料,这是高等级贵族墓壁特有的处理方式。下葬时,她的墓四周挂满纺织品,也就是说,虽是土坑墓,但下葬时看不见土。
按礼制,梁姬夫人用了单椁重棺,椁与外棺之间放了大量铜礼器,主要集中于椁室北端及东西两侧。外棺盖上,放了铜銮铃、铜兽首形带和一件玉戈。内棺盖上,则安放了璧、戈、柄形器等玉器,还放了一件方形铜首饰盒,里面是以绿松石、料珠等组成的一件串饰。内外棺之间,还安放了两件精美的小铜罐。
内棺之中,极尽奢华。梁姬夫人贴身覆盖和佩戴的玉器密密麻麻,令人目眩神迷,2800多年后,“令后世的考古工作者无从下手”。
只见她头有发饰、耳挂玉、颈戴项饰、身佩组佩、腕戴腕饰、手握玉管、足踏玉圭。头下枕玉、口中含玉、腰下垫玉、足下踏玉、身旁散布着许多动物类肖生玉,几乎动用了当时所有种类的玉器。
她为何要用这么多玉饰呢?因为用殓玉是对不朽的祈愿,用礼玉是尊贵身份的体现。而佩玉和赏玩玉,更多是出自女性爱美的天性。
古人爱玉,由来已久。周代人认为“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诗经》中就有多章赞美玉的诗篇,“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与亡通假)”。君子行走时玉振之声清脆在耳,叫做佩玉将将。“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赠玉是非常隆重的礼节表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这里头的琼琚、琼瑶、琼玖全是美玉,投与报,绝不对等,报者情感中充溢着浓郁的奉献之意。这个报者,不可能是平民百姓,因为依礼制,平民百姓不能拥有玉器。而诗篇中出现的单件杂玉,是无法和梁姬夫人墓葬的奢华相比的。
被美玉覆盖的梁姬夫人,并未实现不朽的祈愿,2800多年后,她的骨架大部分朽成粉末,仅余部分肢骨和牙齿。而其随葬美玉包括那件五璜联珠组玉佩,依然奢华无比,温润如初。
“五璜联珠组玉佩”彰显梁姬母仪天下的尊荣
要讲这组玉佩,先从墓主人梁姬讲起。西周时期,至少在西周晚期,有一个姬姓梁国,具体地望目前尚不确知,但推测距今三门峡市区不远。
虢国是当时重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姬姓梁国之女嫁给虢国国君虢季为妻,是为同姓通婚。这在历史上也是有先例的,如周穆王有妃名盛姬,与穆王同为姬姓。《左传》也记载有晋国嫁女给吴国,晋、吴也皆姬姓。
梁姬之名确认,是通过虢国墓地中梁姬墓内梁姬罐上的铭文完成的。
梁姬罐不大,被放置在内外棺之间,口径像现在我们用的小瓷碗,整体圆圆的,是个球形,上面有盖,下面有圈足。盖表面有两条盘旋而卧的龙纹,罐身装饰人龙缠体纹,都用云雷纹衬底。罐内有铭文,两行五字,竖款排列,铭文字体皆反书,自右至左为“梁姬作××”,后两字虢国博物馆的专家辨认不出。记者咨询虢国墓地发掘主持人、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姜涛先生,他说:“后两个字应是梁 (hú),是古代的一种容器。铭文意思是说这个铜罐是梁姬的嫁妆,嫁到虢国时带来的。可能是首饰香料盒。”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