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双龙合璧玉佩最抢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前日是“成都商报首届私藏晒宝大会”启动报名的第二天,报名持续升温,截至昨日下午5点,就有近百名藏友通过热线和网络,报名参加晒宝大会。收藏门类多种多样,既有传统收藏,也有新兴收藏。涉及玉器、青铜器、名人字画、奇石、邮票、年画册、杂志创刊号、老照片等等,据藏友介绍,宝贝中不乏珍品、精品。同时,成都商报特邀的四位收藏界重量级专家也在昨日揭开了神秘面纱。

网络报名火爆

昨日,在电话报名持续火爆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的网络报名充分展示了成都藏友的参与热情,一幅幅精美的藏品图片,吸引了不少网友跟帖报名。网友“红色收藏”展示了自己收藏的各种红色书刊,“寂寞开无主”则上传了高清版的青花五彩罐,“石油工人”报名要晒自己收藏的西周青铜器礨,汉代的“双龙合璧”器形完整,雕工精美,最受大家关注。“智者美食家”上传的瓷器———明代洪武款青花云龙戟耳洗口瓶,器型硕大,据称属国内罕见。除此以外,“yanyingquan”自称收藏了成都造全国首枚黄金打造的毛主席像章,还有一组民国时期成都老照片也成了关注的焦点。

晒宝大会·藏家故事

汉代玉佩待字闺中 “双龙合璧”情定三代

合璧,古为联姻、缔约诚信之信物,一旦合璧则寓意事成,故有“珠联璧合”一说。有这样一块据称来自汉代的玉佩,流传千年后到了广东三水的富裕人家,又在经历两代人之间的传递后,以定情信物的身份见证了一段姻缘。如今,这块名叫“双龙合璧”的玉佩,就在成都。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首届私藏晒宝大会网络报名通道上,长7.6cm、宽3.5cm的“双龙合璧”首度出现在公众面前。形如其名,玉环居中、双龙环绕左右,“双龙合璧”给人以古朴、细润的感觉。即便是玉佩如今的主人,罗玲女士也说不清它的身世。

上世纪初,“双龙合璧”还在广东三水。当时的主人,是当地有名的富家小姐。几十年后,在她走完自己生命旅程之前,这块玉佩传到了自己女儿的手中。时光如梭,当“双龙合璧”再度传承的时候,已经是1996年前后。这一次,玉佩还是传到了女性手中,接过玉佩的便是罗玲。与爱人易先生成婚的时候,易先生的母亲将“双龙合璧”传给了罗玲,让这块玉佩颇有了几分定情信物的色彩。

“一开始,这块玉佩一直被我存放起来,直到2002年一次搬家前,才取出来偶尔佩戴。”罗玲说,正是那次搬家后,这块造型别致的玉佩才被自己重视起来。去年前往北京旅游时,罗玲和爱人特意找到收藏圈的朋友“验宝”。这位朋友十分肯定地告诉她:这是汉代的和田玉。

小学时捡块银元 竟是稀世珍币

“啊,真是稀世珍宝?那是我上小学时无意中捡到的。”

直到参加成都商报首届私藏晒宝大会前,大邑县的张伟都没把自己手上的那枚银元当回事。这个小伙子,却不知道自己可能握着位列“中国银元大十珍”的珍品:浙江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

“说起来你别见笑,我平时就随便用塑料袋把它装起来的。”张伟说,这枚银元珍品是自己读小学三年级时从学校附近的工地上捡来的。那时候,他只是对古代的钱币有些兴趣,却并不知道其价值几何。

近日,得知成都商报首届私藏晒宝大会即将举办,张伟特意在网上搜了些资料,还四下打听银元收藏行情。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枚放在塑料袋里并不起眼的银元,却是极为珍贵的浙江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光绪元宝。据称,这种银元造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浙江省委托喜敦厂代铸。因仅是代铸样币,未曾流通,存世极罕。不过,有网友称,因其珍贵,市面上仿品不少。张伟说,参加“晒宝大会”,就是想给它“验明正身”。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