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古簪 女子的一生挚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去年风靡一时的TVB剧《宫心计》,让不少爱美女士对剧中演员的精美发饰大流口水。古代女子佩戴的发饰到底是什么样的?近日,在TESIRO通灵万达店展出的明清翡翠珍品中就有几件发饰。TESIRO通灵工作人员说,这可是“翡翠王”马崇仁的私人珍藏。

如果认为古代的发饰都像剧中那样精美绝伦、色彩艳丽,那可能就要失望了。记者在TESIRO通灵万达店中看到,几件翡翠发簪静静地躺在展柜中。从外表上来说,它们并不花哨,甚至有些古朴、简单。“电视剧为了视觉效果,肯定会有一些夸张的色彩和造型。但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女子佩戴的头饰重在材质的珍贵、雕工的精湛,而不是色彩的花哨。”据马崇仁介绍,在古代,簪、钗、步摇之类的头饰,是陪伴女子一生的饰物,也是陪嫁中不可缺少的物件,不可不求精善。当时贵族妇女大多选黄金、翡翠、玉等贵重材质,从簪子的选材上也能看出女子的身份与家庭条件来。

在此次展出的几件簪子中,马崇仁介绍说,也是大有讲究的,如其中一枚由完整翠料打磨而成的,叫做“趸簪”,在清朝,用一整块翡翠制作而成,且连为一体的簪最为珍贵,一般只有贵妇或大家族的女子才会拥有。另一枚两头翡翠,中间由黄金连接的,名为接簪。马崇仁解释说,因为要找到一块上乘翠料打造簪子并非易事,因此不少小户人家会用两块翠料拼接成簪。插在发髻中,刚好掩盖住了金属部分,从外表上看仍像是一体的。

有趣的是,记者在TESIRO通灵店也看到了一些现代镶嵌类翡翠,与明清翡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工艺上也“花哨”多了。工作人员介绍说,上个世纪中国的翡翠饰品仍沿用数百年的传统工艺,与时尚严重脱节,这也导致年轻一代对翡翠饰品“兴趣一般”。不过近几年随着翡翠用料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珠宝设计师重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在翡翠设计中日益明显,如,与钻石的搭配,就成为了近年来的潮流,让翡翠饰品焕发了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