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玉文化比甲骨文更早五千年

  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与尊贵。新疆玉石是我国玉石群中的佼佼者,其中又以新疆和田玉最负盛名。《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之说。昆冈玉就是指的和田玉。《新疆图志》载,和田玉有“绀(红青)、黄、青、碧、玄(黑)、白”数色。和田白玉名闻中外,西汉文学家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曾誉其为“白玉之精”。历代进贡皇帝的新疆玉石,多取自这种和田白玉之最上品。由于这种白玉质地细腻,纯洁浑白,色如羊脂,故又名羊脂玉。

  玉,在我国历来被视为富贵、吉祥和权力的象征。孔子就将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视作美玉。《诗经》中也赞曰“有匪君子,如切如嗟,如琢如磨”。在古时,玉更是权力、权贵等皇家贵族的身份象征。

  而到了现代,很多人对“玉”的印象,大概也都只停留在古时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上。事实上,玉文化的历史能够追溯到8000年前。根据我国历史学家的研究,如果仅以文字的出现作为文明发生的起始标准,甲骨文当属我国最早的文字,距今3000多年。而如果以玉文化这一中华文明的特殊标志作为中华文明的起始标志,则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在红山文化遗址的一座墓葬里,考古学家发现墓中部落首领全身都佩戴着玉做的首饰,这就证明了在远古时代,华夏先民就凭着精雕细琢的玉器来实现通神、通天的神话梦想,一套有关玉的信仰和礼仪传统也呈现在当代人的面前。

  除了墓葬文明,中国的传说、文字记载中也都大量渗透着玉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玉一直被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这就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因为补天用的五彩石,并非一般石头,而正是玉。在《说文解字》中,有126个字以“玉”字为旁,是所有字数中最多的。在文学作品中,玉文化更体现着历史传承的重要使命。比如,现在的“红学”很热,但对于不懂玉文化的人来说,读懂《红楼梦》并非易事,因为书中很多人物都和玉相关,像宝玉、黛玉、妙玉等“玉”字辈人物,以及由玉衍生出来的“王”字辈,例如贾瑞、贾珍、贾珠等。书中最后宝玉和宝钗结合,而非黛玉,其中就有中国人信奉的“金玉良缘”等潜在因素。和田玉价格一路攀升收藏玉质艺术品正当时。

  佩戴玉质首饰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潮流,而经典玉雕收藏更在名流以及高端收藏爱好者中逐渐升温。根据相关玉文化专家介绍,玉做的首饰以及玉雕作品能带给人凝神静气的作用,可让人精神焕发。此外,还有很多收藏爱好者,看到了玉本身的巨大收藏价值。首先,从历史价值角度,我们今天认为极其昂贵的黄金,也只是在4000年前才逐渐被中国人认知,其历史几乎只有玉的一半。其次,从资源稀缺角度,和田玉一直以来备受国人追捧,有国玉之称,随着近年和田玉矿的枯竭,和田玉的市场价格也在暴涨,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大约30年的时间,和田玉的价格暴涨了几百倍,上等和田白玉的价格已经超过黄金几倍,甚至几十倍。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