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鉴别有诀窍 刀工里面透真假

  12月10日,安徽省图书馆邀请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的专家傅慧娟做“玉器鉴赏与收藏”的公益讲座,市民不仅了解了有趣的古人玉文化,还学会了如何从刀工、切痕上鉴别玉器文物的真假。

  赝品仿出形仿不出神态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造型简单,比如玉璧没有任何纹饰。”傅慧娟用幻灯片展示了一张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她指着玉璧中的圆孔告诉市民其中的奥秘。“新石器时代,人们没有什么工具,都是用兽皮打磨圆孔,这与现在工匠用高速玉雕机加工的痕迹是不一样的,线条没有那么流畅。”

  她又展示一张“兽面纹玉璧”。“现在市场上类似的仿品很多,但是仿品只能仿出兽形,神兽的神态却是仿不出的。”

  好玉密度高不会渗污垢

  傅文娟介绍,商代的玉器纹饰喜欢用“羊纹”。“商代玉器上的线条,是用两条阴线挤出一条阳线,现在市场上仿商代的赝品多半线条是不对的。”

  “好多造假者故意把赝品做得很脏的样子,甚至故意把玉器”致残“,以假乱真。”傅文娟说,平时,很多市民拿着玉器到文物鉴定站,极其强调玉器的观感,认为是真的。

  “玉的密度越高,污垢就越难渗进去。”傅文娟展示了几张出土文物图片,几千年前的和田玉依然洁白无瑕,并不是埋在地下久了,就渗入泥巴了。

  古人玉蝉含口寓意转世

  古人还特制九种玉器塞住尸体九窍,含在嘴中的常用玉蝉,希望逝者能转世。不仅有玉蝉,古人往往刻出小小的青白玉猪,让逝者手中各握一只。“玉猪在古代象征着财富,古人希望人死后能带着财富而去,不是空手离开。”

  像玉蝉、玉猪这样的小型玉器,古人往往用汉八刀雕刻。“汉八刀是古人雕刻玉器的惯用技法,一条痕就是一刀下去,干净利落,仿品往往做不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