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大师联手之作:大型翡翠屏风《耕织图》
由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玉雕大师联手,采用翡翠这种被誉为“硬玉之王”的材料,雕琢康熙《耕织图》,在中国玉雕界是前无古人的创意之举。
46幅康熙《耕织图》,是清康熙年代内廷画师焦秉贞奉康熙帝之命,在南宋楼俦《耕织图》的基础上,重新绘制的精粹之作。其《耕图》和《织图》各23幅,将古代耕织的每一道工序绘现得活灵活现,笔墨纤毫之处尽现耕织人物之生动神态。“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当年康熙帝制画并题诗,喻有“用以示子孙庶民,俾知粟食为艰,授衣匪易”之理,可以说,这就是大型翡翠屏风康熙《耕织图》问世的现实意义。
许多玉雕界人士认为,如此恢宏又细微的画作,用翡翠这种硬玉雕琢有选材、用色、雕功等诸多的难度。2006年上海百年老字号珠玉汇市的掌门人张铁军三下缅甸,精挑细选1058公斤翡翠原料,剖取绿、白、紫三色种头细腻水头鲜灵的上佳翡翠,制成了直径41厘米厚3厘米的12个屏风圆片,解决了雕琢《耕织图》原料的来源;北京李博生的创意设计不愧为“中国特级玉雕大师”的神来之笔,46幅故宫珍藏康熙御制国宝《耕织图》,竟被天衣无缝地浓缩在12个翡翠屏风的圆片之中,《耕织图》的屏风下方采用罕见的全墨色的翡翠材料,制作成12块长方形开片,将康熙帝亲笔手书的46首《耕织图》赞美诗,笔画无误地镌刻其上。翡翠《耕织图》及康熙手书诗文镶嵌在用6吨紫檀木精雕细琢而成的宽468厘米、高232厘米的2扇大型屏风上,显得既精湛大气又华贵雍容。
由我国著名玉雕师张建平、吴玉书主刀的《耕织图》,采用立体浮雕的方法,在玉雕中巧妙地运用了紫翠、绿翠和白翠三种天然的翡翠基色,来表现《耕织图》内在的意境,如《耕图》中的浸种,农夫一家趁“溪头夜雨足”,在晨曦中,将一篮筐一篮筐的稻种抱入柴屋前的溪流中,“筠篮浸成碧,嘉谷抽新萌”,绿色成了潺潺的溪流和新萌谷芽的主基调;又如,农夫耕田,耖地,耙土,在水田里扬鞭驱牛,一畦畦绿色的水田“绿野暗春晓”;还有布秧、拔秧、插秧,一片绿色“渺渺翠毯齐”,农夫们新秧“抛掷不停手”,新插的绿秧整整齐齐,“左右无乱行”。
将46幅康熙《耕织图》合成为12幅玉雕画面,要求翡翠屏风的硬玉雕琢必须是精细之作。玉雕师们费时8899个工时,以鬼斧神工般的刀法,将“农夫之苦、蚕妇之寒”以及“田间农舍,老叟妇幼”的生活表现得入细入微淋漓尽致。目前,这一国宝级的作品作为“国家大师艺术珍品”正在上海豫园的珠玉汇市继续展出,并将作为正在建造的上海艺博园翡翠玉器博物馆的典藏作品,供人们观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