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开今的玉雕技艺

中华先民崇信万物有灵,借助集“精气能量”的美石,与大自然最高主宰—天帝进行对话。将各色玉石作璧、琮、圭、璋、琥、璜六器,以此祭礼天地四方。随着社会进步,人文主义兴起,儒家将美玉神灵禀赋的“德性”,诠释为仁、义、智、勇、洁等君子之德。

  中华先民崇信万物有灵,借助集“精气能量”的美石,与大自然最高主宰—天帝进行对话。将各色玉石作璧、琮、圭、璋、琥、璜六器,以此祭礼天地四方。随着社会进步,人文主义兴起,儒家将美玉神灵禀赋的“德性”,诠释为仁、义、智、勇、洁等君子之德。以玉为通灵载体的神秘思维,经人文主义的涵化,在周、汉时,成为彰显君子美德的佩饰与维系社会秩序的礼器。及至六朝、隋唐、宋元,在融合外来艺术,及反思古礼与法统后,交织出写实求真与仿古尚玄两股不同思维的文化精华。

  明清时,商品经济发达,帝王奖掖及新品种玉料、各色宝石的输入,使得玉器雕艺技巧提升,也更善用玉料色泽纹理创作出有文化内涵的巧思作品。清代初期,南方玉器制作技艺更高,大型玉器需运到南方加工。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间两次平定边疆之后,新疆每年有2,000公斤贡玉运达京师,造办处及苏州、扬州二地将和田玉材广泛应用,和田玉已然成为宫廷用玉的主流。乾隆皇帝对于玉器极度热衷,甚至亲自监督宫廷玉器的制作。另外著有830多篇关于玉器的赞美、考证的诗文载入《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他的身体力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玩玉之风。到了清末,名家荟萃,老北京已成全国玉器加工的翘楚,所谓“欲得精工,必得京工”。

  每个阶段,都各具时代特色,承载传统又开启新的风尚。在当今,整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及文化背景全然一新,作为载道的玉文化也开始了新的征程。

  “海派”、“京派”、“扬派”、“苏帮”等多个流派并存,各方在继承优秀传统之时又在雕刻着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既有比六朝、隋、唐、宋、元时更为广阔的世界文化大融合,也有着比明清两代更为直接凶猛的金融经济刺激,还有更为先进的玉料开采技术,同时也少了许多包袱,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最为杰出的代表是海派玉雕界,涌现出了诸多玉雕大师,作品异彩纷呈。承古开今既是一个大时代的文化艺术发展局面,也是作为这个时代分子个体的一种生存哲学。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