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玉文化简史
中国是一个与玉有着不解之缘的国度。几千年来,玉在国人的心目中一直处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继而成为一种信仰。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就像一根坚韧、璀璨而又不断延伸的玉带,一直镶嵌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成为华夏文明不可无或缺的重要内容。
中国是一个与玉有着不解之缘的国度。几千年来,玉在国人的心目中一直处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继而成为一种信仰。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就像一根坚韧、璀璨而又不断延伸的玉带,一直镶嵌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成为华夏文明不可无或缺的重要内容。
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以现实乃至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的玉文化应该是国粹中的国粹。这是基于其在石器时代便发其滥觞——简言之,所谓玉文化,是人们发现并依托玉石的外在和内在的品质而诱发最初人们对其进行本能审美把玩继而对其雕琢制作,使其逐渐形成具有各种审美意义上的玉器,当然,这时期的玉器,可将其名之为原生态玉石艺术。
随之时代的发展,以及各地域玉石品种的出现,玉器的雕琢手段也随着人们对玉石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而发生变化,渐渐分化为如杨伯达先生所概括的三大玉文化板块:1、东夷玉文化板块,所处时代以狩猎经济为主,兼种植,距今10000—距今5000年。2、淮夷玉文化板块,所处时代农耕兼狩猎,距今5300年。3、东越玉文化板块,所处时代农耕为主,距今5500—距今4300年。正因为有三大玉文化板块以及相继出现的五支文化亚板块,从而托起了辉煌万年中华文明的曙光,逐步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内涵。而这文化现象,自其产生之日起,就自始至终成为中国国学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内容。继而有资格,更有份量与中美洲、新西兰三足鼎立,成为世界三大玉文化中心之一。
著名玉器专家杨伯达先生尝称:“万年的中国玉文化经历了神本主义的巫玉——人本主义的王玉——民本主义的民玉三大阶段。”
所谓“神本主义的巫玉”,是基于史前玉文化的衍生、发展和繁荣的导引力和钳制力量是“神”,加之最本能的以玉避邪之意识,从而逐渐形成因“巫”的需要而借助“玉”来塑造“神”。神是巫觋创造出来的,结果巫觋又仰仗神的力量统治现实社会。其实,“神”是虚幻的,但在先民的意识里“神”却是多形象的,为了使其有非常直观的形象,也就渐渐出现了巫觋的玉像、玉面像——巫觋形象见于红山、大溪、凌家滩、良渚、石家河等史前文化。如:觋祭山图、三星堆二号祭祀坑石边璋刻画、良诸文化觋骑兽事神徽、石家河文化玉觋面。
所谓“人本主义的王玉”,是中国人类社会等级划分的必然产物。这个历史时期大约是在商、周至清,亦即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按照杨伯达先生的观点,在此阶段,王与朝廷掌握着生产、使用玉器的大权,它与神本主义的巫玉有着原则性的差别,一切玉器都是直接或间接为巩固皇权体系和满足皇帝物质文化生活而服务的,从根本上说,此时玉不是为了神而是为了王和民。三代王玉到了秦汉成为帝王玉。玉器的主要功能是用作礼器(“六瑞”)、祭器(“六器”)、仪仗品、工具、器皿、佩饰等。加工玉器的砣机用青铜或铁制砣。代表性玉器有圭、璋、戈。历朝玉器均有非常清晰明确的时代风格,这是客观的时代鉴定的依据。春秋时期“君子比德于玉”,儒家以儒学观念,诠释了玉德。孔子主张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东汉许慎又更定为五德:仁、义、智、勇、洁。
自此,对玉的审美发掘,玉器外表温和圆润以及本质却至坚至刚的属性,其与人中君子道德追求之境界相吻合。“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理念的盛行,以玉比德的意识强化,佩戴玉饰的等级也就成了划分贵族身份与教养的标记,最终形成了以玉玺代表国家和王权之象征。
所谓“民本主义的民玉”,其历史时期是滥觞于宋代,盛行于清代。这是玉器由显示贵族身份转向商业化运作的历史转变。玉文化的商业化,昭示着民生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开始,那么,玉文化的内容也将随之变化,其形态和工艺趋向实用、生动、华丽。但是,有于市场的等级需要,玉文化亦即玉器的制作依旧保持着仿古器和时作器两大类。从现存的实物来看,还是以仿古器具有高品味的艺术价值,如:北宋青玉镂空折枝花佩、南宋青玉素碗、南宋青玉兽面纹卣、南宋白玉兔镇纸、元玉绦环、元玉鱼形饰、明中期白玉观音插扦、明中期白鱼玉佩、明青玉竹节式执壶、清和田青玉白菜花插、清和田青玉船等。
随着近几年艺术品市场的兴起,玉文化的演绎必将将进入一个以古玉文化和融入现代人们需求和借助现代工艺手段打造适应各界别人群需要的新的历史时期。可以预计,未来必定是传统玉文化不断释放新的审美内涵和价值取向的辉煌进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