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玉器上的优美凤姿

虢国墓地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公墓,先后经过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文物三万余件。尤其是出土的近万件玉器,种类齐全,玉质优良,造型精致,纹饰优美,工艺精湛,其价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实属罕见,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双凤纹玉饰(见图10、图11),一对。器形、质地、大小、光泽均相同,唯颜色各异,前者为和田白玉,后者为和田青玉。均为长椭圆形,正面饰纹,以椭圆短径为中心,两边分别饰纹样相同的风鸟纹,凤鸟尖嘴,勾喙,圆眼。背面光素。

 

  二、凤鸟纹的相关问题

 

  凤鸟的形象早在史前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如陕西北首岭出土的龙凤纹细颈壶,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刻于象牙上的双凤纹蝶形器等,都是后来凤鸟的雏形。商人信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所以各种鸟纹经常出现在商人的青铜器上。在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一件玉凤,十分漂亮,可以说是最早的出现在玉器上的凤鸟纹,通常认为是商代晚期的作品,但也有专家认为这件玉凤不是殷商的作品,而是属于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西周时期,因为周文王“敬德保民”,故有凤来仪,“凤鸣岐山”,保佑周人兴旺起来,最终这个不够发达的小方国,战胜了强大的文明程度相当高的殷商。周人觉得这种差别悬殊的以弱胜强,绝不仅仅是一己之力所能为,一定是上天的意志,而这种幸运,正是源自“凤鸣岐山”。所以,周人对凤鸟有种特殊的情感,特别尊崇凤鸟,就像尊崇祖灵一般,故在《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凤鸣歧山,周之兴焉”,且在很多器物上都刻绘了凤鸟的图案。而作为对西周王朝无比忠诚的虢国也不例外,虢国墓地出土的很多青铜器、玉器上常常能见到凤鸟的形象,上述几件凤鸟形(纹)玉器就是玉器中的典型代表。

 

  我国古代传说中将凤视为神鸟,是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称“凰”。在古人的心中,凤是吉祥之鸟。《说文》记载:“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文、鱼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朴,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战国时楚人歇冠子的《歇冠子》也说:“凤,鹑火之禽,太阳之精也。”并描绘出了“凤”的基本特征:鸟类,高大,五彩金,能歌善舞,吉祥安宁,被奉为氏族图腾。凤鸟在帝舜时和周文王时都曾出现,预示着时代的兴盛、事业的成功。就连被儒家尊为圣人的孔子,也发出了“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的千古慨叹,说明了凤鸟在古人心目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虢国墓地出土的这些凤鸟形(纹)玉器,无论玉质、造型,还是纹饰、做工,都是西周晚期玉器的代表之作。从玉料上看,材质多为优质的和田玉料,质地致密,温润光洁,晶莹透亮,特别是凤鸟纹玉柄形器为和田白玉,纯净无暇,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从造型上看,凤鸟形玉器造型优美,或气宇轩昂,或姿态优雅,特别凸现凤冠,或华丽多齿,或后卷飘逸,喙部由钉子形变得又长又尖,长长的尾羽垂于身后,优美自然;凤鸟纹玉饰虽为旧玉改造器,但精心保留凤鸟纹图案,体现了周人对凤鸟的深厚情感。从纹样上看,周人承继了商代青铜器之鸟形,而一改前期的质拙写实,朝着图案化、装饰化、艺术化、程式化的方向完成了根本性的转变。由武王克商成功而在思想上得到空前解放的西周人,其艺术想象力也实现了空前的升华。西周玉人更是用巧妙设计和卓越刀工,将玉饰上的典型的西周凤鸟纹——弯勾喙,圆眼圆头,逗号式卷云纹,“《”形纹,长弧形曲线——既形象生动又特色鲜明地刻画出来,形象逼真,线条刚劲,简单明了,主体突出,视觉冲击力极强,如行云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从工艺上看,虽然勾撤一面坡技法在商代已经出现,但周人将之发扬光大,改进了前期勾不深,撤带弧度的不足,将一边阴线作成深细,中间阳线再削窄,另一边撤线的斜面作成又宽深又平直,使线条阴阳结合,宽窄对比,错落有致,刚柔相济,呈现出立体浅浮雕式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大大优化了线条的形式美感,使玉器纹饰大放异彩,图像栩栩如生。这种用“勾撤一面坡”双阴线来表现长弧形线条以及逗号式卷云纹,是西周时期玉器纹饰琢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表现力的典型刀法。上述几件虢国玉器,即是“特别注重曲线的琢磨,着力营造曲线的审美感”,使窄阴线、细阳线和宽撤线如影随形,相得益彰,线条圆转柔丽,婉转流畅,优美而富有韵律,使得凤鸟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妙不可言,充分显示了西周玉工高超的工艺水平。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