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生肖玉——玉龙的演变
2015-05-20 17:03:50 来源:玉器收藏网 已浏览次
生肖玉中龙的形象,最早见于中原和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如距今七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就有王龙出土。其玉质为岫岩玉,形体宽厚,头部较大,眼睛隐约凸起,颈部向后飘动一宽带式龙发,背部正中有一穿孔,用于佩戴,属于装饰玉类。
生肖玉中龙的形象,最早见于中原和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如距今七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就有王龙出土。其玉质为岫岩玉,形体宽厚,头部较大,眼睛隐约凸起,颈部向后飘动一宽带式龙发,背部正中有一穿孔,用于佩戴,属于装饰玉类。
商代玉龙,多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文化遗址,以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龙最为典型。这时期的玉龙,龙身短小,并出现单一的云雷纹、重环纹、菱形纹等装饰。商代玉龙以侧身玉龙为多;一腿一足,以阴刻线将身与腿分开,玉龙的穿孔多在尾部或阔口部,便于系绳携带。
周王朝是殷商之后奴隶制政体在中国的又一个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较商代有了巨大进步,手工业发展更为繁荣,“玉府”即是当时周王室专门设立玉器的制作工场。周王朝特别崇尚礼仪,《周礼》是周朝的重要法规,它赋予玉以德的思想和内涵,并开辟了玉器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时代,使玉器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
周代玉龙的龙身较商代瘦长,一般呈环状或半圆璜形;龙背部出现锯齿状的脊;龙尾比商代厚而无刃。西周的玉龙常以单彻法雕琢,一面斜入刀,另一面阴刻线,从而产生阴纹凸起的效果,俗称“一面坡”法。周代玉龙的装饰较商代复杂,出现简单的组合形纹饰,阴阳线并用,多采用弯曲形线。直线雕琢纹较少。
在中国传统的生肖玉石文化中,龙给人以气宇轩昂、尊荣高贵的特质,又是幸运和成功的象征,所谓“真龙天子”、“望子成龙”、“龙凤呈祥”……几千年来,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而以龙为题材雕刻的玉石自然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都是“龙子”。炎黄子孙自然也就是“龙的传人”。相传黄帝认为龙的变化无穷,神通广大,十分喜欢龙的样子,就让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画上龙的图像,涂以五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龙袍”。因为皇帝自称或被认为是“真龙天子”,所以在他的家族中,龙是必不可缺的标识:皇帝头戴龙冠——以双龙图案镶边的帽子;身穿龙袍——前后胸各有一条猛龙盘成一团,杂以云朵;腰系龙带——以龙为主要图案的腰带,佩以龙、凤玉佩……这些我们在博物馆、在皇陵、在民间艺术中都曾亲眼见过。至于皇帝用的东西,也多与龙有关:龙案、龙椅、龙床、龙舟、龙辇等,皇帝不舒服叫“龙体欠安”,皇帝生气了叫“龙颜大怒”。
龙,在中国与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联系。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
龙的另一个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称为“龙”。当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陇亩尚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号卧龙先生,意思是有鸿鹄之志。
生肖玉中面世最早的是玉龙,其不仅数量最多,表现形式也最为多变,圆雕、镂雕、浮雕、阴刻,佩、坠、璧、璜、环、勒、管、牌、镯等均十分常见,大约是因为玉龙的形象最雄奇,最神秘,又是天子的代表物,且为兴云布雨之神,所以在古代民以食为天的基本生存要求下,作为万众之灵的龙便理所当然的最受青睐了。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