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玉石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购买当擦亮眼

      这些年来,珠宝玉石市场的行情是持续走高,商品价格节节上升,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珠宝玉石市场眼下可谓鱼龙混杂、状况“频发”,存在诸如标价虚高、产品标志不规范、营销活动玩文字游戏,甚至有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业内人士也提醒,消费者购买当“擦亮眼”。

      珠宝玉石市场状况“频发”

      据报道,前不久浙江工商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流通领域黄金珠宝饰品跟踪式抽检,抽取的23家经销单位销售的92批次商品中,不合格48批次,合格44批次,批次合格率仅为47.83%。其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虚高标价、虚标原价、高标低折等现象较多;温州市质检院宝玉石检测站数据显示,在去年市民送检的各类珠宝中,有300多件存在染色问题,包括翡翠、碧玺、水晶、珊瑚、红蓝宝石等……

      “多数珠宝玉石不像黄金那样可以论克定价,这就给了一些不良商家可乘之机,通过虚高标价、虚标原价来欺骗消费者,以谋取高额的利润。”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此外,市场也存在着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情形,如用染色石英岩,即一种属中低档玉石材料的染成绿色的极细粒石英岩,来冒充翡翠牟利等等。还有一些商家特别善于通过宣扬“概念”,甚至“功能”来促进商品销售。

      在眼下这个“网购时代”,网售珠宝玉石已很常见,但问题不少。记者在一家网店咨询了解,对方声称所有的翡翠吊坠都有“正规的鉴定证书”,并在网页上进行了展示。但当记者询问能不能从网上查询到鉴定证书号、辨别证书真假时,店家却表示“查不到”,原因是“小公司给鉴定的”。

      购买时得“擦亮眼”

      对于消费者购买珠宝玉石,长年从事珠宝生意的销售商李俊杰给出几点建议:首先,正规的购买渠道自然会更加安全,最好到专业珠宝店或商场。其次,购买前要对准备购买的珠宝玉石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如它们必须携带何种证书等。购买时,要仔细核对珠宝玉石上的标签及其标志物上的信息、相关鉴定证书等,与之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对比,必要时可要求商家提供相关的进货凭证等信息。并注意保留消费凭证。第三,由于部分不良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外来游客,所以外出旅游期间要科学理性消费,冷静面对旅游地点的各类珠宝玉石促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