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玉器重材质:和田玉成新欢
2015-01-06 08:54:53 来源:广州日报 已浏览次
大汉王朝维持了长达426年的统一,国力昌盛,商贸繁荣,以致在出土的汉代文物中,俯拾皆是自信、昂扬与奋进的泱泱大国气象。汉代玉器,同样也气象万千、独树一帜。
汉代玉器,改变了商周以来使用杂色玉和地方玉的习尚,重视玉材的选择,温润细腻的白色和田玉,成为汉代贵族阶层的新欢。这些千里迢迢来自远方的玉材,显然得益于张骞等人凿空西域、打通丝绸之路的成果。
汉代玉器的器型种类丰富多样,虽然璧、圭等玉礼器大多延续继承战国时期的传统,但装饰用玉、生活用玉和专门为保存尸体而制作的“葬玉”等,到了西汉中期武帝之时,新器类、新器型层出不穷。装饰用的佩玉中,新出现了玉舞人、韘形佩、翁仲、刚卯、司南佩等器型。玉剑首、格、璏、珌四类玉件齐全的玉具剑,更为多见,而造型纹饰更是花样百出,精彩纷呈。生活用玉中,杯、卮、樽、盂等玉容器明显增多。“葬玉”中,玉衣、玉九窍塞、玉琀和玉握等,组成了敛尸用玉的完备组合。
汉代玉器的纹饰,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几何纹样,最常见谷纹、蒲纹和乳丁纹,主要刻在环、璧、璜等玉器表面;另一类是动物纹,龙、凤、螭虎、熊、兽面以及神话动物的形象,均以写实为主,阴刻、镂雕、浅浮雕和高浮雕等多种表现技法,使得汉代玉雕动物纹饰,突破了商周以来玉器纹饰构图严谨、平衡对称的法则,出头露脚,扭曲蜿蜒,逐渐形成了飞扬灵动、充满张力的时代特征。
汉代玉器的雕琢技法,精细与粗犷并举。粗犷者,如玉琀蝉、玉握猪的“汉八刀”;精细者,如笔走龙蛇纤细若毫的“游丝白描”。而集大成的,则有合多种精熟技法于一身的圆雕玉器。西安咸阳汉元帝渭陵的建筑遗址中,曾出土仙人奔马、熊、鹰、戴冠俑头和2件辟邪等六件圆雕玉器,姿态生动,写实传神。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