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玛瑙鉴藏的小知识

      南红的流传历史悠久,相传在出土的战国贵族墓葬中已经有南红玛瑙的串饰了。因其产量极低,且早在清代乾隆时就一度绝矿,故市场流通中的上品非常稀少,所以导致南红玛瑙近年行情持续走高。时下收藏南红的藏友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容易被商家误导的新手。这里为各位藏友分享些许南红收藏的小知识,通常看南红的新老,一般都是从风化纹,孔道,包浆三个方面看:

      先说风化纹,风化纹也叫鱼鳞纹,很多人一看玛瑙水晶没有风化纹,就说看新。风化纹产生的原因一是硬物经常性的摩擦和撞击,二是石英质的尘埃长期摩擦。水晶玛瑙的硬度高,石质相当稳定,除非是保存环境比较恶劣,明清时期的玛瑙水晶很难产生风化纹。特别是清代玛瑙水晶传世的非常多,就更不可能有风化纹了。有造假者往往利用人们的心理伪造风化纹,特别是老南红价值越来越高,造假的也越来越多。现在风化纹的造假水平非常高,已经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不过造假的风化纹非常不自然,仔细辨认还是能够识别真假的。一般来说,如果风化纹是真的,玛瑙水晶都有一定的年份,但是多数有年份的玛瑙水晶是没有风化纹的。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老料新工,就是用年代久远的存世老料用老工艺加工,最大限度的保存了老料的局部风化纹和沁。不过通常这种老料新工也价格不菲。

      再说孔道,一提老南红必须是喇叭口,对打孔。这些都是商家为了配合造假宣传的伪知识,实际上,汉代以后打孔技术就已经非常高超了。喇叭口,对打孔是典型的红山文化的特征,商周时期的玉器都是喇叭口或者对打孔,但到了战国时期打孔技术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汉代以后就已经是直孔了。商家大力宣传喇叭口,对打孔的伪知识,其目的还是为了造假。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南红珠子,如果还是喇叭口或者对打孔,100%是假的。

      然后是包浆,什么是包浆?形象的举个例子,你看看几年不洗的大衣领子,油亮油亮的,那个东西就是包浆。包浆是汗液油脂不断渗入,不断氧化而形成的,多数老玛瑙没有风化纹,但是一定有包浆,不过,包浆也可以造假并且水平越来越高,没有丰富的经验,辨识包浆的真假也不是那么容易。收藏古玩,靠的还是长期经验的积累。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