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良渚文化中的鸟形器

      解读鸟形器

      良渚人生活在我国江南地区,可能是“羽人”的后代,他们的部落标徽神人兽面纹中神人头戴羽冠就是一个证据。江南地区靠近东海,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是鸟的国度,有“人面鸟身”之神,与这个神话传说有密切关联的良渚人,正是崇拜鸟的民族。

      在良渚文化骨器和玉器中,鸟的形象频频出现,有鸟形立体圆雕,也有雕刻在器物上的鸟纹。良渚人的鸟崇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认为鸟是负载太阳每日东升西落的“飞船”;另一方面他们认为鸟是天地间的信使,是人类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在浙江余杭反山、瑶山的两处良渚文化遗址中,共出土了五件圆雕的玉鸟,这些玉鸟均为扁平器,无凶猛之感,在鸟的腹部均钻有牛鼻状隧孔。其它遗址也出土了类似的器物,其中一件尖喙短尾,呈展翅飞翔状,鸟背中间雕刻有一个鼓状凸起的圆形图案。毫无疑问,这个圆形图案就是太阳的象征。这件玉鸟的出现表明,良渚人是认为太阳的运行是靠鸟的飞翔而实现的。

      古代先民对鸟的这种认识在文字记载中也有,《山海经·大荒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意思是说,大荒之中有个山谷叫汤谷,汤谷上有棵树叫扶木,一个太阳刚刚返回,另一个太阳便立即出去,都是由三足鸟驮着。三足鸟为何物?我们现在见到的鸟类只有两足,古人则认为还有一种三足神鸟,其职责就是背负太阳运行。

      考古学家在江南地区的崧泽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证实这个神话的三足鸟形器。这件鸟形器是陶器,它既有鸟的基本形态,又不是完全写实的鸟。鸟首作引颈高亢状,双眼圆凸,双耳微耸,鼻隆起,看上去十分怪异。

      “双鸟朝阳”蝶形器为象牙

      江南地区的河姆渡遗址也出土了一批以鸟为主题的器物,其中最有名的是“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这件象开器正面中间用阴线雕刻5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外圆上端刻有火焰纹,象征太阳的光芒,两侧各有一只勾喙鸷鸟拥抱太阳,器物边缘还雕刻羽状纹,明确表达了在古人心目中鸟和太阳的关系。

      令人惊奇的是,和江南地区相隔千里的西蜀地区也发现了类似的器物。2001年2月25日,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了一种金饰,这是一件金箔,整器呈圆环形,器身极薄,纹饰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纹的齿状光芒;外层由4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纹组成,4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面飞行,与内层齿状纺旋转方向相反。整个图案动感极强,富有韵律,工艺水平极高。这件各为“太阳神鸟”的金饰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志。

      对这件器物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专家们进行了解读。大家普遍认为,这件器物生动地再现了远古时期流传的“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4只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象征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表明西蜀先民也是崇拜太阳和鸟的民族,也有学者认为,金箔外层的4只鸟代表四鸟负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循不,内层12道芒纹代表一年12个月周而复始。

      “青铜神树”上有十鸟

      另外,西蜀地区的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众多青铜鸟和站着的10只鸟的“青铜神树”,这棵树是《山海经》中“扶桑”的形象再现,10只鸟代表10个太阳。《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意思是说有10个太阳栖息在汤谷的扶桑树上,据说这棵树的叶子像桑树叶,高几十丈,树盖有12围,两棵树同根生长,互相依附,所以叫扶桑。这棵高大的扶桑下半截在水中,树枝在水之上。

      良渚文化出土器物的鸟纹一般都作为辅助纹饰出现,它经常和神人兽面纹组合在一起,一般不占据器物的主要部位。但陈列在上海博物馆的一件鸟纹玉璧和陈列在良渚博物馆的另一件鸟纹玉璧,似乎是例外。这两件玉璧的纹饰几乎一样,自上而下是鸟、杆状物和台阶。专家认为,鸟可以被看作是太阳的化身,中间的杆状物可以看作是《山海经》所说的扶桑树,而下面有台阶的长方体,应该就是祭天的祭台,亦即祭拜太阳的祭台。

      因刻有鸟纹的良渚文化器物多为祭祀器和陪葬物,因此鸟纹还有另一种意义,即鸟可把人类的愿望传达给神灵,也可把人死后的灵魂带到极乐世界。不难想象,古代先民在日常生活、劳动之余,仰望天空,看到鸟儿在自由地飞翔,很容易联想到借助于鸟可以与天上的神灵沟通,同时,他们也希望死后也借助于鸟把自己带到天国。于是鸟便被想象成神灵驭使的工具,这一点也可以从《山海经》中得到证实,《山海经》中就有许多关于神灵乘鸟飞翔的记载。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