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雕刻的起源——图腾
2014-10-30 09:28:06 来源:爱玉网 已浏览次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玉的民族,拥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玉文化。自古以来,人们视玉为吸天地之气,凝日月精华的圣物,是天人交流的媒介,是能为佩戴者带来吉祥如意,为其辟邪祛病,转运赐福之物;氏族部落出现后,远古...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玉的民族,拥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玉文化。自古以来,人们视玉为吸天地之气,凝日月精华的圣物,是天人交流的媒介,是能为佩戴者带来吉祥如意,为其辟邪祛病,转运赐福之物;氏族部落出现后,远古人类产生了阶级意识,经过细心穿凿打磨过的美玉成为部落首领的专属,也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设想一下,当祖先们把那些色泽晶莹的“美石”,经过耐心细致的打磨,制成带有一定意义的形状,并钻上一个小孔,甚至穿上自己捻的小绳,将它套在颈项上或挂在胸前,这是一幅多么美妙动人的情景,它说明古人已经产生对美的追求,标志着人的思想中有了信仰和寄托。玉石之美,承天载物,与上古先民思想中至上的祖先、至高的自然力、至大的鬼神的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都表明在远古人类的想象当中,一块美玉,对天地四方、对列祖列宗、对电闪雷鸣、对万物生灵都有说不尽的联系和影响力量。
在原始人信仰中,图腾是他们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先民们在玉石上雕琢出鸟兽植物等各种图案,穿挂佩戴,以求得到祖先、神明的保护和赐福,甚至保佑他们直至死后的世界。现今出土的历代墓穴随葬品中,均能找到大量精美的玉饰、玉器,说明人们对玉的崇拜已经贯穿整个生命周期,从生到死,随死及生。
直至两汉时期,玉器纹饰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出现了系统的装饰纹和主题纹。许多玉器的纹饰延续了战国玉器的纹饰风格,动物纹样、云水纹样有了较特殊的使用。常见汉代装饰纹有谷纹、蒲纹、柿蒂纹、云纹、涡纹、龙纹、螭纹、鸟纹和兽面效、绳纹、网格纹等;主题纹一般以龙、凤、麒麟、夔等神兽为主,龙凤呈祥、夔龙拱璧、麒麟吐书的主题经久不衰。在香火鼎盛的唐中期,佛教形象常常出现在玉雕主题中,虽然当时中原地区还没有传入翡翠,主要是一些本地出产的玉石,佛像、观音这些主题还是得以很好的传承至今。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思想的禁锢,清代翡翠雕刻主题基本上还是宣扬神之美,而没有创新,加之翡翠的稀有性,清代翡翠几乎成了皇室、贵族的专属,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玉器饰品多描述升官发财的内容,如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官上加官等都是当时流行一时的雕刻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得以进入中原地区,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翡翠雕刻在保留了传统风格和题材的基础上,融入了许多西方文化内涵的雕刻内容。由于这些元素主题注重写实、自然,个性张扬而不失理性,故而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选择。而翡翠在人们生活中也出现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繁荣景象。翡翠不再仅是皇室贵族地位、权势的象征,而是回归最原始的信仰与美感,代表了大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