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的消毒除臭方法

      我国入土的古玉,有所谓金沁、银沁、水银沁、铜沁等等。以前上海有一块颇内名堂的古玉,诨名“五彩皮蛋”,乃因为同时有金银等五种色沁之故。 入土的古玉,受地中到处流动的水银所影响,引使物体色素和古玉共冶一炉。 事实上,古玉不止于五彩,甚至不但有九彩,受“色沁”的种类,应该超过十多种。其奥妙的地方,比较陶器烧制的“窑变”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方说,笔者有一件汉朝的钙化白玉,在“灰沁”上即有红红绿绿的“寿衣沁”,原因是汉代的陪葬品,受尸身寿衣的颜色渗入,与白玉浑成不可分,抹之擦之皆不去。 根据不少清代古玉寿家研究,气味也同样可以渗入古玉中。 举几个例子,土沁的古玉多带土锈气;铜沁的就有铜臭味;碱水沁的即带有腥气;尸水所沁的,则有臭气。 我们收藏古玉,大多数难以褪改或变更其“色沁”,但是,为了卫生和安全,以防藏有细菌和不洁物体,必须用开水煮过,方可作玩件或用来佩带。 用开水煮,或用灰提油法,同时能够辟除其臭气与腥味。特别是陪葬古玉,应用开水煮之,或以沸水浸之。使灰浆浮出,兼具消毒杀菌的作用。不过,凡铜沁的古玉则不可煮,以防影响原本色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