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戏珠笔筒尽显苏州玉雕风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笔筒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房用具之一,它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观赏,因而书房的陈设高雅便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之一,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许多供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在古代中国,苏州从清中期开始就是中国最著名的玉雕加工中心,且镂空雕美名远扬。笔筒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经过能工巧匠的设计加工,材质多样、雕镌精致的笔筒至今盛而不衰。现如今,笔筒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而有之,因此也受到藏家们的喜爱。

      笔筒款型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简单。但制作笔筒的材质多种多样,有瓷、竹、漆、水晶、端石、玉、牙、紫砂等。据行内人士透露,一般说来,以竹、木、瓷笔筒较为常见,名门望族亦有不少玉雕笔筒,其中玉雕笔筒多采用镂空工艺,利用玉并本身的色泽、纹理加以表现,笔筒雕品表现为作工精致、刀法细腻、纹饰简练、意境悠远。且纹饰花样多,含蓄典雅,富含寓意。

      近日,深圳御宝轩正在展出一件双龙戏珠笔筒,此笔筒系清干隆时期苏州雕工所制。双龙戏珠笔筒高8cm,口径5.3cm,通体采用镂空工艺,龙纹镶嵌其中,四层相衬,极为精细,双龙戏珠纹饰细腻,龙形生灵活现,龙纹栩栩如生。此件作品镂空造型由整块玉料挖空而成,采用田玉山流水料为底料,精雕细琢,玉质纯净,温润优雅,是一件极为难得的精品。和田玉在我国至少也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苏州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玉雕重镇,并形成了中国非常有名的玉雕派别。苏州玉雕以其精美、隽秀以及极富人文特性而享誉海内外,目前苏州玉雕在市场上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一度成为玉雕领域的品牌和品质的象征。明清时期苏州玉器以小件玉雕作品居多,如人物瓶炉、笔筒、花鸟走兽等等,其传统雕琢技艺以浅刻阴纹、剔地阳纹、镂空雕最为著名。御宝轩征集到的此件苏州玉雕笔筒的风格可以用八字形容:飘逸、空灵、精巧、细腻。飘逸指玉雕线条洒脱婉约,雅致清新;空灵则是玉器纹饰繁简有序、虚虚实实,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精巧指玉雕的构思设计奇巧,新颖独特;细腻则形容玉雕打磨雕琢手法细密,完美无瑕。此八字概括的特点不仅是此件双龙戏珠笔筒的特点,还完美诠释了苏州玉雕品的典雅形象。

      近些年来,御雕作品行情可谓涨字当头,这个涨字不仅表现在单件玉器作品的成交价格上,还表现在拍品数量、成交率、成交总额等各个方面。收藏界资深人士指出,在十余年前,港台市场上的小型把玩和配饰玉,普通玉品仅三五万,至多十来万港币,内地市场价格颇低。而如今,内地市场这一类玉器的价格已不低于十万元,精品则在成百上千万元,涨幅20倍以上。有拍卖业界人士指出,“玉器价格攀升与江浙籍、山西籍藏家的介入密切相关。”这些藏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买气,对近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盘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03年以后,他们从中国书画、瓷器转向玉器,从而给了玉雕品更好的发展前景。

      明清时期的文房雅玩雕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个高峰,在各种材质的笔筒中,尤以文人风味醇厚的玉雕笔筒见胜。伴随着和田玉资源将近枯竭,和田玉雕品更是一路疯涨,而以小而精见长的“苏派”玉雕更是红红火火。明清时期的“苏派”玉雕作品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在拍卖行内,精品笔筒的价格走势水涨船高,一件精雕作品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元不足为奇。虽然没有可证的原料按克成交的具体案例,但从拍卖成交的玉雕作品来看,雕成品每克万元已经成为常态。据深圳御宝轩市场部何经理推测,据目前的市场行情,笔筒的市场价值还有待继续挖掘,尤其是和田玉雕品,更是稀少罕见,未来几年还会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它们很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的一个关注热点,非常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