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宝轩玉雕藏品重现战国时期中国玉雕艺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事物和君子风范的象征。玉雕的品种繁多,器型多样,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以玉作为原材料的这些艺术品题材和图案大多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传统心态,每一种图案都通过其表面的图纹,采用形象或抽象的表述方法,或谐寓、或象征、或含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期,玉雕工艺已经形成,玉器开始用于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雕艺术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沧桑与辉煌。几千年来,玉雕艺术品在经过一代又一代匠工们辛勤汗水和智慧的淬炼下,越发熠熠发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深圳御宝轩征集到五件战国时期和田玉玉雕艺术品。据悉,此批藏品将会在近期的拍卖会上现身,这五件藏品分别为抱月玉宝瓶、马上封侯玉摆件、螭龙玉勒子、凤纹玉簪、绞绳龙纹玉钩。藏品雕刻材料均为以温润细腻著称的和田玉,和田玉粒度极细、温润滋泽、水头足、透明度好、杂质极少,以和田玉原石雕琢的艺术品十分水灵,每一件雕品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抱月玉宝瓶:瓶体呈圆形,满月,故称“宝月瓶”或“抱月瓶”。此抱月玉宝瓶由瓶身和瓶盖组成,瓶身腹部圆满完整,细颈两侧双耳装饰,口部外侧饰以生动卷草纹。玉雕腹身刻有战国时期文字样式,并配有祥云纹点缀,周圈以多样卷草纹装饰,整件玉雕十分端正优雅,韵味十足。从此件雕刻可以看出,战国时期雕刻工艺已十分娴熟,此件玉雕品将中国古代人们的聪明智慧淋漓尽地致展现出来,是一件集历史研究价值、欣赏价值、玉雕工艺价值于一身的罕见珍品。

 

      马上封侯玉摆件: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级,泛指达官权贵。玉色多彩细润,雕琢动物形象突出生动,寓意吉祥,是受人喜爱的陈设品。此图采用传统寓意纹样,摆件由猴子和骏马组成,取意于“猴”与“侯”同音,猴子骑与马上。马上就是即刻,封侯指被封为侯爵,马上封侯寓比事业立即升腾、功名指日可待的愿望。

 

      螭龙玉勒子:玉勒子,又称“蜡子”,意为“勒”字底下加个“玉”字旁,即“勒玉”。玉勒子,有圆柱形、扁圆柱形、束腰形、橄榄形等等,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饰,可单独挂,也可与其他玉饰组合挂。玉勒子是由工匠师在原石基础上加工雕琢而成的工艺品,工匠师在制作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成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最终把玉原石雕制成精美的雕件艺术品。此件玉雕整体呈圆柱形,造型为螭龙,圆眼、大鼻、眼尾稍有细长线,龙头高扬,龙身盘缠于圆柱之上,螭龙有着奋力向上的升腾之势,象征着前途顺畅、大业有成、心想事成、吉祥健康、大富大贵,此种造像为战国时期螭龙的典型代表。

 

      凤纹玉簪:簪身呈圆锥状,由簪首和簪柄两部分,由玉石雕刻而成,玉质细腻,簪首为圆雕如意凤鸟纹形,镂空雕花,十分美观。凤鸟作展翅欲飞状,凤羽、鸟喙雕刻手法精细,细节到位,宛若浑然天成。

 

      绞绳龙纹玉钩:此玉钩呈条形带状,一端略显浑厚,一端纤细尖收,整体形状呈S型延伸开来,曲折有度,造型优美,纹理清晰,刻画线条简洁流畅,玉质润泽,是一件难得的收藏器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的玉器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琢磨与使用玉器的国家,中国的玉器与华夏文明同步成长,中国玉器数千年来流传至今,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无法取代的瑰宝。俗语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乱世藏金,盛世戴玉。玉器的价值之说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把玉器与黄金比较,黄金一般只能体现财富价值,而玉除了财富价值,还有文化、历史、艺术、审美等价值。文化价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重视,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往往是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玉雕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包括经典的造型艺术、别样的琢磨艺术、罕见的综合艺术。玉器的艺术寿命长,十年不变样,百年不变色,千年不变质,万年不变烂;再加上玉属稀缺资源,现今工艺成本越来越高,爱好玉器的人越来越多,玉雕艺术品受欢迎程度高,价值、价格自然会攀升,玉器升值空间指日可待。据业内人士介绍,这几年和田玉石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并且还在步步走高,极具投资价值的和田玉手镯、吊坠、摆件等都标价不菲,对玉器钟爱不已的藏家可酌情出手。御宝轩征集到的此批战国时期玉雕艺术品必将是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