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戈兵中的神品:商代玉援铜内戈
2014-07-24 15:18:29 来源:石渠雅集 已浏览次
戈,是一种古代的兵器,源远流长。方块汉字中,凡与征战、兵器有关的字,多从“戈”旁。比如同文明时代相伴而来的“战争”的“战”字,“争伐”的“伐”字,莫不如是。甚至脱胎于石器时代的石斧的古兵器,如“戊”古“钺”字、“戚”, 形诸文字,也莫不加以“戈”旁。这暗示着“戈”的肇端,远比甲骨文“戈”的形成还要古老。
戈是勾兵,由于戈秘柄长度的区别,可分长、中、短三种。长柄戈用于车战,其盛衰史同车战史相表里,而车战史又约略与中国青铜器时代相始终。殷周是青铜盛世,也是戈兵的骄傲岁月。
殷戈,在各地考古中多有发现,可像殷墟妇好墓出土如此之多,却是少见的。妇好墓出土的青铜戈有九十一件,玉戈三十九件,还有玉援铜内戈两件,共计有一百三十二件。其他青铜兵器也有出土。但在妇好墓的大型青铜兵器群中,青铜戈约占百分之九十五,而青铜矛却一件也未发现。这可能是时代的关系,但至少可以看出戈在殷代晚期青铜兵器中的显赫地位。
玉援铜内戈,通长27.8厘米,玉援部分〖即戈的刃部〗长15.8厘米;铜内〖即援后入柄的部分〗作鸟形,略弯曲,外出奇冠,故有“曲内奇冠”之称。铜内两面饰兽纹,纹中镶嵌绿松石。那大如黄豆,小如芝麻的松石片,均依镶嵌需要琢制成不同形状,其设计之巧、工艺之精,可见一斑。
这件玉援铜内戈,在玉戈中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古老的,然而却是造型最典雅的一件。其实,它不是兵器,当是仪仗用的礼器,或祭祀用的神器。
这件“玉援铜内戈”,有的书上称之为“嵌绿松石铜戈”,名称不妥。它是“玉戈”,不是“铜戈”。
戈,在其历史的漫漫岁月中,其自身也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它的前身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石镰,夏代早期,已有了制作较好的玉戈。戈的刃部,也就是戈身名叫“援”,装入戈柄内的部分叫“内”。最早的戈是直援直内,后也有的内微向下弯。后来,援由直而下曲,内也由直而曲。再后,援基下部延伸出来,叫做胡。虎、狼等兽类颔部下垂的肉名曰“胡”。戈胡的“胡”,显然是借以喻指援基下垂部分的。胡又由短渐长,穿绳的孔也由一两个增加到三个或四个。戈的每一个演变,都打上了时代烙印。故而,考古学家随便拿一把戈来,即可断定其大致的时代。
这里再提一下历史上矛、戈、戟的关系。殷时,戈与矛还是两种不同的兵器。矛用于直剌,戈用于横击,以及勾杀。但在实用中,分铸的戈、矛却往往被缚于同一柄上使用,既可橫击,又可直刺,这就是戟的由来。这种复合兵器,始于何时?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西周早期时,已出现合铸的戟。北京昌平的两座西周墓中,就出土了九件铜戟。可是,直到春秋战国,戈、矛分铸而共缚于一柄的戟仍在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双戈一矛戟、三戈一矛戟。戟柄长的达三米。这是在车战中对付接近战车的敌方步兵的。这种多戈戟的出现,反映着步兵在战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车兵,以及车兵手持的主要兵器戈,却日益接近历史的尾声了。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