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玉刀的威严世界

形体横长呈扁平条形的多孔玉刀,是史前“玉兵”的代表性器类,尤其多见于黄河流域。一般认为,扁平长条形的多孔玉刀,源于长江下游北阴阳营文化和薛家岗文化的多孔石刀。

二里头文化琢刻几何形纹饰的七孔大玉刀-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里头文化琢刻几何形纹饰的七孔大玉刀

 

  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长,现为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玉文化中心专家委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形体横长呈扁平条形的多孔玉刀,是史前“玉兵”的代表性器类,尤其多见于黄河流域。一般认为,扁平长条形的多孔玉刀,源于长江下游北阴阳营文化和薛家岗文化的多孔石刀。


  龙山时代是多孔玉刀的黄金时代,各地的出土资料非常丰富。早期玉刀形体不长,刀身多琢2至3个穿孔,并常见一端宽一端窄的造型,刃部则为中部内凹的斜刃。至晚期,玉刀的形体逐渐变大,并且在刀身两侧斜边上出现了装饰性的扉牙,但扉牙式样较多,规律性不显著。


  多孔玉刀也是二里头文化片状玉礼化兵器中的主要器形之一,虽然目前出土的数量不多,但其形体硕大,刀身宽窄一致,厚薄均匀,穿孔等距,器形规范。有的刀身两侧斜边上装饰对称的扉牙,并在刀身琢刻别具一格的纹饰。二里头一件七孔玉刀,长65厘米、宽9.5厘米、厚0.4厘米。形体狭长呈扁平梯形,规整对称,刃与背平直。两侧斜边中部各有两组对称的“E”字形扉牙,刀身一排七个等距穿孔排列整齐。此刀正面两端琢刻由纤细线束组成的网格纹、竖直与斜向的平行线纹,并由下部两道平行长直线将两端纹饰连接,构成与玉刀形制接近的长方梯形。此类由纤细线束组成的几何形纹饰,流行的时间较短,目前只发现于二里头文化与商代早期二里岗文化的玉器上,因而已成为判断这一时期玉器的重要依据。


  龙山至二里头时期的玉刀,尽管形体硕大,但其光素无纹或装饰了几何形纹饰的器身,明显缺乏神秘感,它们在特定的礼仪场合突显的,显然不再是类似良渚玉琮那般不可捉摸的宗教气氛,而是庄严肃穆不可忤逆的王者权威。


  不过,在二里头文化时期达到巅峰的多孔大玉刀,随着夏商鼎革而迅速没落。究其原因,可能跟青铜时代“玉兵”讲究与新兴青铜兵器的对应有关,于是,当玉戈成为新时代宠儿时,代表旧时代的玉刀就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责任编辑:木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