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器价格十年飙升十倍 低价进场已成历史

几千年来,玉器以其内敛雍容的质感俘获了颗颗欢喜之心。无论是掌心摩挲、伺以体温的小物件,还是端然陈列、通体润洁的大摆件,无一不透着过往的温柔与敦厚。对国人来说,典雅纯美的玉器不仅是文人雅士皇宫贵族的挚爱,同时也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社交中珍贵的礼品,人与人之间珍重的信物。而在古董工艺品拍卖场上,玉器则是除了瓷器之外最重要的门类。
黄金有价,玉无价。中国恐怕是全世界最尚玉的民族了。这和我们血脉中的儒家文化,渊源深厚。孔子曾说“君子比德于玉”。而拍卖上的好玉佳器,也常常引来加价连连。
蔡氏家族 垄断半壁江山
去年6月,香港佳士得拍卖了一件购于1950年的日本私人收藏,估价200万至300万港元的清乾隆白玉三足香炉,上刻饕餮纹,并有双龙活环耳,打磨精湛、外形饱满、玉质温润,引发了中国内地买家蔡博阳与一电话竞投买家的激烈竞争。最终,蔡博阳以1410万港元高价竞得。但他仍旧好奇,与自己竞价到最后一刻的那位电话买家到底是谁?
询问了一圈,才知道,那人其实是自己的一个亲叔叔。
蔡博阳对自己与家里人在拍场上“短兵相接”并不感到意外。在他的家族里,仅是父辈就有七个叔伯与一个姑姑在做玉器生意,范围遍及中国内地及港台。身处在一个几乎垄断了华人高端玉器市场近半资源的家族,谁也不能保证此类“事件”下次不会发生。再举个例子:台湾震旦集团董事长陈永泰30年来在台北和上海两地设立的艺术博物馆,目前是全球收藏中国古玉器最完整丰富的私人博物馆之一,总数多达6000余件。而这些古玉器,80%都购自蔡氏家族。
追根寻源,蔡氏家族今天的一切,还要归结到蔡博阳的祖父——中国知名玉器大行家、人称“玉老虎”的蔡英杰。蔡英杰15岁就开始在家乡潮州打拼,凭借勤奋与眼力,把老翡翠生意越做越大,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国大部分玉贩子都会将好货送到潮州供他优先挑选。
目前,蔡氏家族的第三代,大多仍然以经营玉器为业。著名玉石艺术品公司、万玉山房的主人叶伟特,就是蔡英杰的外孙。从小受到外祖父和母亲的教诲与真传,加上自己聪颖好学,叶伟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练就了一双慧眼。
叶伟特说:“中国很多古董,都被国际市场炒作。但是,玉器这个类别却不一样。因为我们现在找到一个玉石,也有可能是年代很久远的玉。而且,外国人对于玉的研究、包括纹饰、形制等,都没有一个系统概念。所以玉器的市场与价值,并没有像某些其它类别古董那样被认识和挖掘。 但玉器对国人来讲,是有重要意义的。古人示玉为贵为德,是可遇不可求的宝物。所谓‘宝玉’,就是这个意思。”
传统玉器收藏体系本是以“古玉”为主流。“古玉”是一门难度很高的学问。新的出土报告至今仍源源不断地发表。然而,今天在研究2000多年前的历史与工艺时,仍有许多迷团,不少脉络有待后人整理探讨。由于两岸三地的学术界至今尚未能整合出一个放诸四海的标准,造成学术界诸多门派与行家们各有见解。加上高仿猖獗、真伪难定的困境,让藏家无所适从。市场受到重创,转为收藏明清玉器。
其实,在1989、1990年,握猪、带勾、谷纹璧、出廓璧等充斥着整个市场,大家所谈论的是南越王墓、红山文化等。谁料物换星移。当古玉市场从极盛逐渐走向沉寂,却换上曾几何时毫不被收藏界重视的明清白玉来主导潮流,令人感慨市场与人心,竟是如此变幻莫测。
清宫玉器 逐年调涨唱主角
2003年春,“非典”蔓延亚洲。“非典”之后,艺术市场很多事情都不同了。这些年的变化很大。以器物而言,工艺品百花齐放。明清玉器也蓄积了10多年运作的能量,开始爆发。自1995年算起,高档玉器摆件大多约有5至10倍的涨幅。“把玩件”由于原先单价低,高档品甚至在这15年有20、30倍的涨幅。涨势之凌厉,比10年前动辄数百万港元起跳,最正统主流的明清官窑更加来得凶狠。
具体来说,从龙套到主角,清代宫廷品味的玉器珍品,当之无愧成为老玉中的领涨板块。从1996到2002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的席卷,整个亚洲艺术品市场可谓惨淡经营,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玉器。直到2003年“乾隆遗珍”专场拍卖御制白玉插屏,成交价超过700万港元,才确立了高价位玉器市场的即将来临。2004年是清代玉器的天下,尤其宫廷玉器更是个中主角。其中,“德馨书屋”玉器专场圆满拍卖,进一步掀开市场价位的盖子。2005年走势呈现盘整打底的格局。
直到2006年秋季,香港佳士得“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I”专拍重建了市场信心,为市场点亮一盏明灯。2007年是明清玉器市场尤为火爆的一年,“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Ⅱ”也在岁末完美亮相,精品大量释出,频创新高。且看,2006年玉器前10名仅有2件突破千万港元,而2007年则有9件超过千万港元。可见,高档拍品的爆发力与成长力度,非常强劲。
2008年的玉器市场,整体上承接了这样的良好态势,并趋于高位盘整。2008年12月3日香港佳士得特别呈现了一尊清乾隆御制白玉雕穿花八吉祥盘龙纹双兽耳活环盖瓶,创下2530万港元的佳绩,刷新当时玉器花瓶的世界拍卖纪录。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一尊精致传神的清乾隆白玉卧牛又取得2082万港元的佳绩。
“2010年是玉器丰收年。玉器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玉器的买卖也有了海量的交易。买家卖家都皆大欢喜。大家都希望玉器能够成为财富增长的阶梯。”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明这样评价去年的玉器市场。相比之下,今年的玉器拍卖,则稍显平静,希望是在为下一轮的上扬积蓄力量。
可以说,清代玉器价格在近10年来是慢慢地调涨,也曾经渡过惨淡的岁月,打底是十分踏实。高档摆件都有近10倍的价格上涨,把玩件及挂件也有10-20倍的惊人涨幅。新玉价格的飙涨,也反过来给明清玉器带来一定程度的支撑。明清玉器市场一路走来,发展到现在已经正式进入大资金的市场。“Hartman重要玉器珍藏Ⅱ”为后来的玉器拍卖价格定了一个“标准”。低价进场已成为历史,好东西都得要付出相当代价。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