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亮相福建省博物院

29日上午,福建博物院与浙江省博物馆联办的《山水之间》展览将在福建博物院积翠园艺术馆开幕,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将在展览中亮相!28日下午,记者探访了《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等名作的布展情况。

《富春山居图》浙江省博镇馆之宝

28日下午,记者来到积翠园艺术馆,副馆长、书画鉴定专家樊万春正带领工作人员在二楼布展。为了突出《富春山居图》核心展品的地位,该图摆放在二楼楼梯口,正对上楼的参观者。

记者了解到,此次来榕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是浙江省博物馆的复制品。樊万春解释说,《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真迹作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未对外借展,即使是在浙江省博物馆也很少展出。由于明年真迹将赴台展出,因而此次来榕的只能是一件复制品,但这件复制品已经完全可“以假乱真”。

为了让观众一览《富春山居图》的全景,福建省博物院此次在《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的上方展出了长达10米的全景图。樊万春说,这是由台北故宫授权发行的仿真《富春山居图》,是上海世博会限量发行的特许商品。该图将两岸馆藏作品合璧,以高科技的手段,圆了两岸合璧展出的梦想。

48幅山水画全部是真迹

尽管《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真迹没能来榕,让人稍有些遗憾。不过,樊万春说,此次来榕展出的49幅山水画中,除了《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其他件件皆为真迹,部分作品市场估价在千万元以上。

他说,作为人文大省,浙江省博物馆字画收藏实力雄厚,此次来榕展出的49幅山水画,无论是从考古、收藏、鉴赏等各方面看,均有价值。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经由幽美恬静的自然来寄托情感,化解郁结的文人情趣,这样的表达不仅让这幅作品成为后人了解元代社会与艺术最具典型意义的案例,并且为中国文人画开拓出闲和严静、萧散淡泊的风格一派来。

此次展览中,与之一脉相承的明清两代文人山水画的主流中的沈周、谢缙、王鉴、蓝瑛等诸多耳熟能详的艺术大家珍品也将一同展出。像对江浙地区产生很大影响的“武林画派”蓝瑛的代表作《万壑清声图》、“清六家”的王时敏《仿倪瓒山水图》等都将在今天与榕城市民见面。

记者了解到,除了“山水之间”展览外,省博今天还同时开展“福建古代文明之光”、“中国福州·文人剪纸邀请展”、“海峡两岸优秀女摄影家作品展”、“‘城·影’——福州老照片展”。

除了“福建古代文明之光”为常年免费展览外,“山水之间”将展至2011年3月1日,其他三大主题展持续至2011年3月29日。

春节期间,省博还将推出美国夏威夷“波利尼西亚土著文化展”,150多件展品全部来自夏威夷,除了土著皇室用品还有新奇独特并与福建土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波利尼西亚文物。

相关链接

《富春山居图》为何一分为二?

今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式后答中外记者问,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总理提到的《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7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中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似秋初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

明朝末年,该画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观赏临摹到不思茶饭的地步,甚至在临死前下令焚烧此画殉葬。幸好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将画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是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是乾隆皇帝搞错了。

“剩山图”今天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无用师卷”则与其他众多故宫珍品一样一同去了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