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寿平《红梅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董寿平 红梅图  纸本设色 镜心  尺寸:68.5×113.5cm

 

  约7.0平尺

 

  启功评董寿平——有目共知标格好

 

  董寿平先生是当代画坛的耆宿之一,他比我长八岁,忘年下交,对我的艺业促进很多。董先生艺术天才极高,他的画,下笔便那么姿态灵俏。没见他长卷巨轴去硬摹古人成品,也看不出他有意追求某家某派的风格。但在他的画上,处处都不乖于古法,又不拘于古法。他不哗众取宠地标榜“与众不同”,而在当今同时代的画家作品中,却又找不出雷同的痕迹。

 

  董先生多年来最喜作苍松和梅竹,梅花也有老干新枝、繁花疏影的各种规格,我既喜欢他的密点红花,也喜爱他的横枝淡蕊。因为它的繁密红瓣,一望而知不是疏影墨梅尤其是我所欣赏的。我曾题过一首诗说:“墨痕浓淡影横斜,绰约仙人在水涯。有目共知标格好,这般才是画梅花。”尊敬的观者,如果对比来看,定知我的拙句不是“欺人之谈”。

 

  董先生画墨竹,风枝雨叶,潇洒自然,在画竹的历史中,一时找不出他是学哪家哪派,从文与可、赵子昂往下数,到夏仲昭、郑板桥,都对不上口径。但他绝不是凭空臆造。我常在他的墨竹作品前,远看。近看,总觉得枝枝叶叶是书法的点画,而整体又是一片活生生的竹林,再看他提笔画竹时,从粗干大叶到细小的疏枝,总是那一管秃笔,这使我更比只看画面效果时倍加佩服。

 

  他也常画云山,是黄山的景物,也和他的梅竹一样,是黄山、是董老,而不是梅清、石涛或什么别人。他的书法,也正和他的画风相似,这大概是由于固有的天赋。他写字时,总是提笔悬肘,看去像漫不经心地轻松挥写,写成了看,又处处都合乎草法。点画是那么沉着,行气和章法又是那么匀称自然。不常见他临写贴文,但字字又都不是杜撰出来的。

 

  他喜爱有两人在对面悬空拉着一张大纸,他站在纸的左边,悬着笔在纸面写字。我们知道,这样写字不但手不易稳,而且稍一不慎,用力略重,就把纸刺破。他却能一气呵成,和在案上平写一般。据传授这是清初王铎常用的写法。王铎是洪洞县人,董先生大概在家乡曾得过这种秘诀吧?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