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眼中国古书画
2009-09-29 16:46:02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已浏览次
1980年到1990年这10年收藏的古字画95%是真迹;1990年到2000年,前5年80%是真迹,后5年只有百分之五六十是真迹;2003年真迹的比例也就30%;到了2005年,90%都是假的,全是赝品。
当前书画市场非常混乱,假画假字泛滥,令许多收藏家望而生畏。其实,通过书画市场20年来的行情可以做一些基本判断,减少上当的机会。
1980年至1985年,那时候造假还没出现。许多老画家在此之前(上世纪70年代左右),迫于当时的大环境也不敢画,改革开放后他们才高高兴兴拿着笔写字做画,但主要是自娱。当时大家都忙着搞活经济,登门求画的人很少。那时如果有人请这些画家,他们会非常乐意,不讲条件,也不收费用,只要把他接待好,给点儿纪念品就高兴,然后给你留好多作品。
1985年至1990年,这个时期如果你不花钱,画家一般不给你画,但是价格非常低,三五百块钱。当时我在上海,带一个朋友去求画,很好的画才给了500元,但画家已经高兴得不得了了,还送给我一幅。那幅画后来我卖了3万元,朋友那幅画甚至可以卖50万元。
1990年至1995年,书画走向市场了,变成了商品,这时候书画家的作品都在千元之上。画廊卖的字画,老板可以拍胸脯:假一赔十。因为那个时候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真的。
1995年至2000年,这5年市场较为活跃,也是升值最快的5年,几千元的作品短短五年内突然升至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好的市场激发了有远见的投资者,他们收藏古字画,这些人都发财了。2003年我到新加坡办展览时,跟一个画廊的老板聊天,他说你们中国人怎么啦,这么多人到我们这里收购古字画,而且很少还价,出手大方。那三年,这些人把他们那儿的画全拿回来了。
但是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2003年前后,全国各界的画廊拍卖行如春笋般起来了,成了国内最牛的行业。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允许成立的拍卖公司有150多家,但到了2005年、2006年仅北京市就有200多家。如果每个公司都举行春秋两季拍卖的话,仅北京市一年就有四百场,你说哪有这么多真的古字画。
古书画越拍越多,其实哪有这么多的好古字画,除非明清那些大画家一看环境这么好,就都一夜间活过来了,而且还得拼命画拼命卖。因此,那时出现了大量的假品、赝品,有些预展我看了,水平不堪入目,学了三年字就敢落款王羲之、王铎,谁的名头大就落谁的,价格一开就是多少万元。我经常去潘家园,发现里面真的古字画越来越少,几乎看不到,也有真的,但比例很少,大概5%到10%.
去年我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一位资深收藏家在会上对现在的现象说了肺腑之言,他说我坦诚告诉大家,我收藏的古字画已经延伸到建国初期了,按道理说古字画是从1840年开始,现在我把现代书画已经纳进去了。我就是想告诉大家,现在打算收藏古字画的收藏家一定要明白,1980年到1990年这十年收藏的古字画95%是真迹;1990年到2000年,前5年80%是真迹,后5年只有百分之五六十是真迹;2003年真迹的比例也就是30%;到了2005年,90%都是假的,全是赝品。皇宫里面就那么几件,其他稍次一点的当初在江西景德镇就打烂埋掉了,如果你能买到成化窑出来的次品瓦片都值钱,但却没有。
收藏不能抱着“捡漏”在心态去,要多看少买。我真诚奉劝大家两句:书画有风险,投资一定要谨慎,不要上当。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