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汪士慎《梅花图》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冬天的时节,又见梅花朵朵绽放,不由得把目光转向了一幅古画,名为《梅花图》(见图)。虽说冬季是个萧杀的季节,若是与寒冬腊月的一枝梅相遇,那心中的温暖与明朗是可想而知的。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冬天的时节,又见梅花朵朵绽放,不由得把目光转向了一幅古画,名为《梅花图》(见图)。虽说冬季是个萧杀的季节,若是与寒冬腊月的一枝梅相遇,那心中的温暖与明朗是可想而知的。
此图为立轴,纸本,墨笔,纵111.3厘米,横50.2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总是以为,这幅图有万分惊艳的感觉,不是吗?梅枝的出俏太有创意了,较为粗大的梅枝,从左侧伸出到正中,笔锋又悄悄然地回收到左,一个轻灵灵的笔锋弧形呀,将俏丽的梅枝伸上了天空,上接苍穹,下连山崖,好一幅冷峻的梅花图。这样一来,画家通过刚毅的梅枝与绽放的梅花,生动地展现出了梅花不畏寒,梅花品格高的大美意境。细细看那小枝的朵朵梅,也是清秀至极,含情脉脉的,从小枝到中枝,再到大枝的华丽转身,宏伟壮丽的景观就在眼前,从那深沉、坚毅的红梅枝条中,深深地感受,这是一枝来自悬崖峭壁的梅,这也是一枝来自冰天雪地的梅。粗枝条以淡墨为主体,再配以浓墨渲染着主枝条,让红梅枝条倍添了一份生气与刚强。画中的主干梅与旁发小枝的处理也是相得益彰的。如右侧旁发直枝呼应着左侧的小枝,而上空小枝的末梢又呼应着右中侧的小枝,这样看起来,梅花的结构和布局都非常合理,小朵梅花点点缀缀,清清瘦瘦,宛如一串清脆动听的音符,瞬间回旋在悬崖峭壁之上。曾记得诗人陆游写过“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与不似都奇艳”的梅花绝句,这可真是绝了。画家汪士慎笔下的梅花,岂管它似雪不似雪,总是奇艳无比的,该幅图的结构饱满,留白适中,主枝与梅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墨色浓淡相宜,粗中有细,细中有神,梅枝线条清秀流畅,焕发出中国梅花入画的强烈艺术生命力。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汪士慎书法皆好,作画梅花也是神腴气清,墨淡趣足,尤以画水仙、画梅花清妙绝伦。他的梅花,与高翔的梅花都是那种笔画简约、梅风清瘦、惜墨淡墨之风格。汪士慎五十四岁左眼病盲,单眼仍能画梅,“尚留一目看花梢”的白文印,是汪士慎一生挚爱艺术,画意梅花的真实写照。到了六十七岁的时候,他的双目完全失明了,依旧操笔写狂草大字,一个人,走到“画梅乞米”的地步,可想而知,这位古代画家、书法家的一生坎坷与艰辛多多。心中有梅的汪士慎,在他的珍贵《梅花图》中,每一朵梅花都被刻画得入目三分,每一根枝条都刚劲有力,一枝笔墨相宜的梅花更显出画家冷傲孤芳的生命气质。
《梅花图》之所以流芳百世,就是因为它独特的诗画境界与笔墨意趣,无论是繁枝与疏枝,密蕊与瘦朵,都透露出一股孤傲与冷竣,画家最后的结局令人叹息,双目失明让他失去了宝贵的艺术创作,晚年的生活孤寂贫困,好在他的一生如梅一样的清淡,记得他的英魂,化为梅花一样的清香,随风而去。观《梅花图》,心中感慨万分,梅是有风骨的植物,人也是一样,坚守一生的风骨,如同画家汪士慎一样,他的一生胸怀梅花,死后留下的佳作让后人久久回味无穷。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