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书法为何被说成烂草绳
千百年来,特别是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里,能有一鳞半爪的创新,都能让人仰视,而康有为作为是学帖学碑的晚清书法巨子身份,在历代传统的基础上,大肆鼓吹“尚碑”意识,建立新一代的个性风格的,是孙过庭、苏轼、黄庭坚、米芾和陈白沙之后的又一个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极高造诣的双栖人物。
天地万物进化之“变”的核心,在一个彻底“颠覆”的节骨眼上,故康有为心知肚明其“变”的重要性。
千百年来,特别是在中国书法艺术的长河里,能有一鳞半爪的创新,都能让人仰视,而康有为作为是学帖学碑的晚清书法巨子身份,在历代传统的基础上,大肆鼓吹“尚碑”意识,建立新一代的个性风格的,是孙过庭、苏轼、黄庭坚、米芾和陈白沙之后的又一个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极高造诣的双栖人物。
至于他的书法为什么未被推崇,还被臭骂成“像一条翻滚的烂草绳”?这是怎么的回事?
其实,那条“翻滚的烂草绳”不正是陈白沙用笔峭搓牙,“茅龙飞出石军窝”的追求吗?“烂草绳”就是笔味!“烂草绳”不正是茅长锋才能所为的吗?长锋毛毫能书写出“烂草绳”的效果、能书写出金石味,不得了!但是依我自己的觉察,康有为全因其“维新变法”没有做到彻底的“颠覆”,而导至失败。颂之者称他是“改革家”,“广厦长素究为谁?南海先生康有为”。贬之者称他没和谭嗣同一样“杀身成仁”,而选择“逃亡”。其保皇党与袁世凯同流合污,在充当帝制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时,康有为自然而然地,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从政治巨人蜕变为现实的“侏儒”。最终亦因政治的蜕变“不起色”,“康体”被遭到“莫须有”之吐骂:“像一条翻滚的烂草绳”,从而殃及并葬身在碑学实践的唾沫怒海之中,最终在自行炮制的“维新变法”的漩涡里,直接导致其文化上,乃至其人格上的“车翻船翻”。
康南海是康“有为”还是康“无为”?
或许“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康南海同样失去了不少。
凡事都得弄个究竟,才会明白。潘伯鹰是“烂草绳”句的原创者。我电脑一搜索:“潘伯鹰是“二王”书风的积极追慕者”,“年少倜傥,能诗文、复能为小说,后乃敛手不作,而一意学书,人独服其有识。其治书法较迟,迄其长逝,不过二十余年……”我横看竖看,歪歪斜斜的每一个字、每一幅作品都只是说明他是一个能者罢了。
“盖天下世变既成,人心趋变,以变为主,则变者必胜,不变者必败。而书亦其一端也。”康有为振聋发聩之追求,“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天趣酣足;八曰骨法铜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书法有此“十美”者,书法有此趋变者,潇潇洒洒,思之咏之,富有金石之气、山野之气,与柔弱甜美之书风,形同“冰炭”之别;有声有色,“目光炯炯如岩下电”,一见夺目,再见惊心。康有为书法是书法史上历史以来,雄强一路的旷世代表。
只写唐宋行楷的人,不知康南海长戈大戟之痛快;不行金石碑版的人,哪知康南海生辣涩进、拙朴倔强,尽茅龙之神逸,尽山花烂漫之自然,尽山水急流之动态,尽墨云压来之气象,团墨团水犹如寂籁奔腾……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