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 自成体系:看变化显著的毛泽东书法

中央档案馆研究馆员、毛泽东手稿鉴定专家齐得平老师曾指出,毛主席的书体,从学生时代到中年、老年,有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年代相隔越远,变化越明显;时间相隔越近,其变化越不明显。但是,毛主席书体的变化是逐步的,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看出它的变化规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毛泽东书法:越写越好,越写越草(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央档案馆研究馆员、毛泽东手稿鉴定专家齐得平老师曾指出,毛主席的书体,从学生时代到中年、老年,有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年代相隔越远,变化越明显;时间相隔越近,其变化越不明显。但是,毛主席书体的变化是逐步的,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看出它的变化规律。

 

       从中央档案馆收藏的毛主席1920年以前的手迹,特别是1916年以前的手迹看,他青年时代主要是习魏碑,欧阳询等人。1949年进城后他收集阅览了历代名家字帖,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可称之为“毛体”。到了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毛主席的书体发生了最明显的变化。不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书体的人,如果与他五、六十年代的手迹相比,很难看出是出自主席一人之手。

 

       另外,毛主席写东西也要看对象。不论是书法、诗词,还是家书、书信,都要看对象。如果对方文化程度高,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例如大学教授、科学家或知名人士,他写给他们的字就很草、很飘逸,注重传达一种意境,这是一种写法。如果对方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比如是普通群众,或他家乡的一些亲属,他又是一种写法,有些书信就是这样。(文字:孙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1939年8月26日,毛泽东写给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的信。信中写道“岸英岸青二儿:你们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欢喜!你们近来好否?有进步否?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下次再写。祝你们发展,向上,愉快!毛泽东 一九三八年八月廿六日”。(供图:齐得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毛泽东青年时代20岁时(一九一三年十月至十二月)写的讲堂录。(供图:齐得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九零八年前后,毛泽东的还书便签。(从中央档案馆收藏的毛主席1920年以前的手迹,特别是1916年以前的手迹看,他青年时代主要是习魏碑,欧阳询等人。到了上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毛主席的书体发生了最明显的变化。不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书体的人,与他五、六十年代的手迹相比,很难看出是出自主席一人之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毛主席写给张学良信的手稿(供图:齐得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毛泽东写给两个舅舅文玉瑞、文玉卿的信。(毛主席写东西也要看对象。如果对方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比如是普通群众,或他家乡的一些亲属,他写得就会工整些,方便他们识别,与我们常看到的草书有很大区别。)(供图:齐得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写给宋庆龄的信。(如果对方文化程度高,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例如大学教授、科学家或知名人士,他写给他们的字就很草、很飘逸,注重传达一种意境。)(供图:齐得平 文字:孙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毛泽东写的李白的诗《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的句子: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供图:齐得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小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