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鸡鸣》对比赏析
《风雨鸡鸣》是徐悲鸿的名作,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76.6厘米,画左上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丁丑始春,悲鸿怀人之作,桂林”。题诗出自《诗经·郑风》风雨篇的第三段,诗的大意是:凄风凉雨阴沉沉的天,鸡叫声声盼黎明,见到我的亲人了,怎不叫我喜在心?
徐悲鸿名作《风雨鸡鸣》
王虔忱仿《风雨鸡鸣》
《风雨鸡鸣》是徐悲鸿的名作,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76.6厘米,画左上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丁丑始春,悲鸿怀人之作,桂林”。题诗出自《诗经·郑风》风雨篇的第三段,诗的大意是:凄风凉雨阴沉沉的天,鸡叫声声盼黎明,见到我的亲人了,怎不叫我喜在心?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大师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借用“风雨鸡鸣”的诗意,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画的背景为昏暗的漫漫长空,用淡淡的墨色,渲染出风雨交加的场面,看后心情压抑,甚至令人窒息。而一只冠红似火的大雄鸡,不畏艰险,立于峻峭的巨石之上,挺胸仰望天空长鸣。作者借此发泄胸中的忧愤之情,渴望黎明的到来,期盼黑暗过后,与亲人团聚。嶙峋的山石旁,是一丛象征民族气节的墨竹,表现出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此画气势雄健,意境深远,教化功能极强,唤醒了沉睡的中国公民,激励着一大批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奋斗不息,是一幅不朽的旷世杰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艺术家,对此题材颇为好感。画家的仿作,也不乏精品。定州市已故画家王虔忱(1904—1988)的仿品,就很精到。其主题内容与原作基本一致,但处理手法有所改变,使画作有了新的含义。
王虔忱仿徐悲鸿《风雨鸡鸣》,是怀古和赞美新生活的佳作,尺幅与原作相当,纸本设色,作于1984年。落款为“风雨鸡鸣,甲子冬月,八十一叟虔忱”。这一仿古作品,表达了王虔忱怀旧的情感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他出生于富贵之家,是以后接受良好教育、见多识广的前提。他早年曾在广州黄埔军校学武,毕业后被国民党升为金板一星的“少将军阶”,曾为傅作义的部下,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他文武兼修,但命运对他并不公平,青壮年时期,他满怀革命豪情,虽然投身的组织有别,但始终保持着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文革时期,他忍气吞声,唾面自干,尽管如此,但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晚年,用《风雨鸡鸣》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追忆往事,恰如其分。
王老的《风雨鸡鸣》,在画面背景上,未营造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的紧张气氛,让人忘却了风雨飘摇的年代,而是大面积的留白,显然是有意而为之。这样,我们可以联想到雨过天晴后蔚蓝的天空,甚至还有美丽的彩虹。雄鸡依然站在山石之上,引颈长鸣,发出的是欢快的音符。头冠、腿脚刻画得细致入微,前胸及大腿部的羽毛,大胆地运用了墨块来表现,雄鸡显得肥硕而矫健,是兼工带写的翎毛杰作。山石旁仍是几株墨竹,竹干粗壮,似乎用了徐悲鸿画竹的特定技法(徐用刷子画竹干),浓淡墨处理得当,青翠欲滴,俨然是风雨过后的姿态,越发显得精神抖擞。落款书法风格与原作神韵极似,结体疏朗大方,锋芒内敛,乍见平常,实则回味无穷。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