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董源《龙宿郊民图》
2015-03-06 13:56:37 作者:朱积良 来源:中国爱艺网 已浏览次
五代十国的绘画,上承唐朝余脉,下开宋代新风,是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出现了新的风貌。其山水画有重大发展和变化,水墨或水墨淡彩山水发展成熟,并形成南、北两大山水画派系。南方山水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喜写平淡天真、滋润秀丽的江南景色,多平远构图,笔墨圆润轻淡。北方山水画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善绘雄伟壮美的北方大山大水,作全景式高远构图,笔墨劲峭雄健。两大画派风格迥异,对后世均有重大影响。
董源(?—约962),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人,曾为南唐北苑副使,世称董北苑。他的山水多画江南景色,草木蓊郁,秀润多姿,云雾显晦,峰峦出没,充满生意。人们往往用“平淡天真”形容他的风格。
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龙宿郊民图》是董源的传世作品之一。此画系绢本,青绿设色,无款,亦无宋、元人旧题,纵156厘米,横160厘米。画面山岗圆深,草木丰茂,杂树丹碧掩映,山麓人家张灯于树,连舟歌舞,似描写节日嬉娱情景。此图以水墨浅绛为骨,山体上依山石结构创造性地施以密密的披麻皴,虽说不上峥嵘奇峻,却也不失自然恬淡,正所谓“不装巧趣,皆得天真”。
关于图名,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称其为《龙绣交鸣图》。因董其昌偏爱董源的画,千方百计从他人手中寻觅得四图,鉴定为董源所绘,取其堂名“四源堂”以藏之。图皆无名,他便依北宋《宣和画谱》所记,一一定名为《潇湘图》、《夏山图》、《秋江行旅图》,又将《龙绣交鸣图》改名《龙宿郊民图》。董其昌搞不清“龙绣交鸣”是何意,便谓此图是宋太祖下江南时地方上用以进贡的,于是自作主张改名为《龙宿郊民图》。然而考证历史,宋太祖并未亲征江南,而图下方水边有众人聚于岸及船上,“联臂舞跃,古者拔河之戏”,清干隆皇帝便猜测是“郊民见龙宿祈雨所陈”。近人又有《龙袖骄民图》之说,意谓天子脚下骄养之民,图名含义即太平时代居住在天子脚下的幸福之民,图上所绘内容当是节日嬉娱之景,如河上连舟槌鼓,类似竞渡之类,岸旁连臂踏歌,示欢庆秋收之喜,与图名亦相吻合。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