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钟情绘画的心路历程
2015-02-11 11:25:05 作者:包光潜 来源:中国爱艺网 已浏览次
宋美龄一生丰富多彩,除政治以外,所涉领域颇多,譬如音乐、外语、宗教、体育、美术等。其中绘画是她终身所好,也是她长寿之道。然而,由于海峡两岸长期阻隔,大陆人民对宋美龄画事了解甚少,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人知道曾经的“第一夫人”还是位画家。
尽管宋美龄自小喜欢绘画,但毕竟没有将绘画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来追求。据载,宋美龄赴台时,心情颇为复杂,愁绪盈腹,望着大片河山在眼前消退,潸然泪下。在蒋介石的劝慰和关爱下,宋美龄重拾画笔。1950年,宋美龄拜国画大师黄君璧、郑曼青为师,由前者教山水,后者教花鸟。
当时的宋美龄虽非画家,却已有画家必备的基础。她自幼聪颖,颇有绘画天赋,喜欢涂涂抹抹,常常得到大人们的赞赏。她在美国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大多与画板相伴,经常外出写生,练就了坚实的西洋画基础。回国后,她绘画兴趣不减,画作不断,还和当时一些著名画家保持联系,并拜为师,如著名画家张大千等。
蒋宋夫妇虽然没有给两位老师下达计量任务和要求,但两位名师依然不敢怠慢,认真传授。不仅如此,老师们还根据宋美龄的实际情况,如起居习惯、个人爱好等,量体裁衣,制定教学计划。宋美龄深知两位老师的良苦用心,极力配合非常勤奋。在两位大师的精心指导下,宋美龄的画艺大进,兴趣日隆,长期郁积在心的愁绪也日渐消逝。虽近暮年,但宋美龄每天坚持绘画,一边学习,一边创作,一边表达自己独特而微妙的情怀。有意思的是,有段时间里,宋美龄的绘画作品被外界误认为是郑曼青代笔。为挽回影响,宋美龄邀请台湾知名画家到士林官邸吃饭。席间,郑曼青提议大家一起作画。在众目睽睽之下,宋美龄从容挥毫,作画有度,让在场的画家无不交口称赞:名师出高徒,名不虚传!
到了美国后,宋美龄仍画事不辍。绘画已经成为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街头漫步,还是在艺术馆,宋美龄特别在意身边的画事,如遇到触动心灵的场景,她便作简单的素描,积累素材,以备创作;如参观画展和艺术馆,观摩特别细致入微,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后来,随着年事渐高,体力不支,她就改为阅读画册,心摩神往,画艺入境。
蒋宋夫妇感情老而弥坚,确非妄言。我曾看过一张图片:宋美龄端坐画板前聚精会神地绘画,蒋介石双手插在兜里,站在宋美龄的身后聚精会神地观赏,脸上不时露出幸福的微笑,很家常,很温馨。上个世纪60年代,蒋介石的办公室里常挂着宋美龄的绘画作品。在绘画这件事上,他们可谓妇唱夫随了。有的画刚刚完成,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挥毫题字,以表达自己的肯定态度,然后由宋美龄落款签名,一唱一和,其乐融融。
1996年5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来到庐山进行考察,旨在庐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参观美庐别墅之后,国际建筑专家德·席尔瓦面对宋美龄早年的三幅油画唏嘘不已。经过媒体报道之后,神秘的三幅油画掀起轩然大波。
2002年3月6日,台湾118名女画家齐聚国父纪念馆,庆祝宋美龄105年诞辰,并联合展出新作品,展现岛内女画家多元的绘画风貌。宋美龄的绘画在画家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2008年12月19日,“两岸文化交流展暨文化创意产业论坛”在北京开幕,展出了蒋介石、宋美龄、马英九、连战等两岸名流的书画作品208幅。其中蒋介石的书法“寿”字和宋美龄的国画“牡丹”特别引人注目。此次展出,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也使收藏宋美龄绘画作品热继续升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