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收藏之投资“四忌”:不跟风才能少上当

      随着收藏和投资的眼力、经验和水平的提高,字画收藏者的投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谨慎。有的在投资中得到丰厚的回报,但失败者也处处皆是。那么作为字画投资门类,投资收藏字画有哪些禁忌呢?笔者小结,基本有以下几方面:

      一、忌“哄抢”

      香港在书画收藏投资的高峰期曾出现过好几次“哄抢”现象。大陆书画家蜂拥而入,挤进香港办展销画,最多的时候能一天有好几个画展开幕。近几年,由于香港经济市场的牵连,再加上进入香港的书画作品太多太滥,以至倒了行市,香港书画收藏投资才从哄抢的非理性行为中清醒过来。从前年到去年,北京几个大的拍卖会,香港送拍的藏品明显增多,有的公司竟专门为香港某收藏机构举办了一次“回流书画专场”,而这些回流的拍品得到好价位的却不多,估计投资机构反有损失。现今,书画收藏投资飙升的行情中,也露出了“哄抢”的苗头,犯了书画投资的大忌。

      二、忌“眼浅”

      书画收藏投资须作长期打算,才能获取丰厚回报。某人收藏了一幅张大千的真迹,转手赚了2万元云云,确有其事,但这种投机最好不要效仿,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高位套牢。香港人经历了前几年的哄抢,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般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财大气粗且又急于入市的深圳收藏家,对此却不得不防。

      三、忌“跟风”

      画商、媒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联手炒作画家,借此提高作品价格而获取利润,已成为书画经营者惯用的手法。所以,“知名度”已不能作为衡量书画家艺术品位、衡量书画艺术品真正价值的有效标准。不跟风才能少上当,从而获取可靠的投资回报。

      四、忌“猎奇”

      近年风行“书画长卷”,从几十米到万米越来越长,好像越长就越有价值。其原因还是投资者不明白收藏的价值规律,一味追求猎奇,而书画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恰好迎合了这种猎奇。但这种“大行活”,想收回投资,很难。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